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姜屿

大庆油田总医院骨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进行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内固定术疗法,研究组患者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幅度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且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得出结论: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运用到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髋关节病症,还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股骨胫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出现及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尤其是针对一些长时间卧床、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粉碎性骨折、骨质酥松等患者来说,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合相关的临床分析不难看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重的效果较为显著,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讨论和分析,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进行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把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内固定术疗法,研究组患者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法。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9例,年龄范围61~86岁,中位年龄(74.52±7.4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62~87岁,中位年龄(74.64±7.58)岁,研究选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在手术之前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保障所有患者都满足手术的实施要求,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疗法,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和PFNA固定术,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处理,在C臂X线透视透视下,对患者股骨颈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而后,在股骨大粗隆下2.0cm左右行小切口,将3枚导针呈品字形钻入股骨颈正中下部位,延导针加压空心钉进行固定处理,待固定稳妥后退针,需控制好导针的松紧度,预防进针处骨折情况的发生,部分患者采用PFNA固定术。在患者股骨大转子顶端5cm处进行切口,开孔扩髓,将1枚导针经大粗隆顶点开口处打入,PFNA主钉沿导针插入。在C臂X线透视下钻入股骨颈螺钉和髋螺钉导针。钻孔后先后拧入近侧防旋与远侧加压螺钉,最后拧入2枚远端交锁钉并加压锁定。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法,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处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从后外侧进行切口,将外旋肌切断,后对髋关节滑膜和囊进行切除手术,将股骨头取出,将股骨颈在距离股2cm的地方进行截断,将髋臼软骨移除体外,待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后选取大小适中的生物型或骨水泥型人工髋臼,前倾25°与外倾斜45°置入体内,之后行髋关节牵引、内旋和外展复位操作,在人工髋关节固定复位后对患者肢体长度与关节活动度等进行评估,常规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并逐层严密缝合。

1.3观察指标

  1. 采用Harri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患者的情感职能、生活满意率、社会功能与健康职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2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通过记录患者的骨不连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和髋臼塌陷发生率等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相关研究分析不难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和Harris评分没有较大的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评分(84.41±7.33)和生活质量评分(90.65±7.76)明显比对照组的(72.47±6.51)、(74.35±6.50)更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看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患者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位置出现的骨折,是普遍存在的囊内骨折问题,这种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由于我国现阶段部分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的情况,这类骨质疏松患者在出现跌倒、撞击等冲击后,易发生移位股骨颈骨折。随着我国社会逐渐向老龄化方向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长,其身体愈合和恢复能力越来越弱,因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手术复位的可能性较小,且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因此,采用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手术方案对患者的治疗与术后康复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此次研究中比内固定术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作用,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庄冠军.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