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乐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浅谈民间乐曲

罗秀红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一中学 511545

摘要;民间音乐是由历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途径,“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三大民系在岭南文化史上地位的确立,促成了广东民间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岭南音乐——“广东音乐”(粤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三大乐种。岭南音乐三大乐种得以生存与发展,与众多“民间乐社”和“私伙局”的普及、推动,是功不可没的。发展非物质文化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符合我们国情的新的文化理念。

关键词;岭南文化、民间音乐、民间乐社、私伙局、文化理念。

学生在上完语文丶数学丶英语丶道德与法治之后,身心比较疲惫,课堂的情绪较低沉,而音乐课堂则有减轻压力和焦虑、疲劳感、陶冶情操、调理心理等作用。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减轻人的压力和焦虑,起到镇静、舒缓的效果。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所以它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它对于孩子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因为音乐可以用于调理心理问题,心理有问题的人群,会给他们听与他们情绪相同的悲伤、恐惧等情绪的音乐,结束后会放舒缓的音乐,让这类人群走出消极的情绪,从而达到调理的目的。

纵观几千年,音乐如此欢迎,体现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益补充,它让人心身愉悦,提升人们品味,陶冶性情,滋养情操的载体。何为音乐呢?在当今社会中音乐没有恰当的概念,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所以我认为只要令人愉快的或其他方式排列起来的有序的声音就可称为乐曲,或称音乐。

作为一名乡村学校的音乐老师,我更倾情于民间音乐,它对学生宣传思想,拥有积极向上作用,同时它也反咉国民情怀、爱国热忱。民间音乐植根学生对生活的乐观追求和希望,传承民间音乐起着一定精神支柱作用。我们知道民间音乐是由历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途径。我国地域辽阔,音乐由于在不同地方或地域,地理气候、 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产生不同的特色,换言之,它以自由流变为基本存在方式的音乐载体,时下,我们将音乐分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作为广东岭南文化,音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我谈谈民间音乐对学生作用。

英国学者海伦·麦耶尔先生认为:“民间音乐”这个术语广泛地应用在欧洲、美洲、印度和某些其他亚洲文化中,是指乡村音乐、农民音乐或者由口头传承的音乐。在世界另外一些地区,例如非洲或太平洋岛屿,这个术语却很少使用。“民间音乐”的特点是和人们的工作、游戏、各种仪式和娱乐等日常生活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民间音乐源于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品种繁多,内容十分广泛,体裁形式多样,更是我国厚重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程度,文明情况,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韵味和具有勃发旺盛的无限生机。古代民间音乐多以唱为主,易上口并真实反映社会背景真实性与描述性,折射当时社会文化,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学乐器上离不传统民间音乐,在于传承意义。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源产地,在这不得不说说起广东民间音乐主要成组部分“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三大民系基础上确立下来的,由于地域、语言、习俗的不同,因而促成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岭南音乐——“广东音乐”(粤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三大乐种。

“广东音乐”(粤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初期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头”其演出场合较广泛,或为戏曲演出的垫场,或在茶楼、酒肆由流浪艺人表演,或为婚丧喜庆助兴,或为百姓自娱。大批粤乐家自编自创,已积累了数百首曲目。如《旱天雷》《雨打芭蕉》《双声恨》《步步高》《饿马摇铃》《连环扣》《赛龙夺锦》《平湖秋月》《孔雀开屏》等它以器乐的丰富音乐和宽广的音域,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地方色彩浓郁,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它擅长于生活小境的描摹,对传统的生活情趣无不流露着关注。

潮州音乐品类繁多,如按器乐组合来分,可分为锣鼓乐、 弦丝乐、笛套乐、细乐和庙堂音乐五大类。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 潮州音乐锣鼓乐又有潮州大 锣鼓、小锣鼓、苏锣鼓、花灯锣鼓和鼓伴音乐之分。现在经常 演奏而广泛流传的《画眉跳架》、《粉蝶采花》等就是潮州小锣鼓的优秀作品。弦丝乐又叫弦诗乐,是一种由几个人组合演奏的音乐。这种音乐曲调轻快而抒情,旋律和谐悦耳,具有南派音乐的韵味,是潮汕农村最流行最普及的乐种。而笛套音乐可分笛套锣鼓和笛套音乐类,它是属于宫廷音乐的一种,风格庄重古朴。潮州细乐则是潮州弦丝乐的变种,是以三弦、琵琶、古筝为主要乐器组合演奏的乐种,清新细腻,极具抒情韵味。庙堂音乐则是一种从事佛事活动时演奏的曲子,悠扬典雅,现在各庙堂演奏的就是这种乐曲。所以潮州音乐是一种宠大而完整的音乐体系。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古朴优美、典雅大方,可称“岭南一支花“。相传它是从晋安帝至宋亡前后的漫长时期随着中原汉人多次南迁而流传到我国东南一带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广东汉乐其实是客家文化一部分。一是丝弦乐,俗称和弦索,以头弦(俗称吊规子)或提胡领奏,配以洋琴、琵琶、三弦、笛子、椰胡等乐器。二是清乐,又称儒乐。它演奏时乐器较少,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三是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以唢呐为主奏,打击乐有:大鼓、苏锣、大钹、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

当今民间音乐之所以发展壮大,它建立在乡镇的“民间乐社”和“私伙局”这两种组织上。“民间乐社”是有组织,具备一定艺术素质,和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半职业性质形式;而“私伙局”则是自发的,较单一演奏传统音乐,灵活自由、自娱自乐的组合形式。尽管队伍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却都有着乐器组合、同一发展乐种风格的共性,与演奏形式、乐种特色乐器不尽相同等特性。“民间乐社”与“私伙局”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他们的存在起着互补的作用,是音乐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三大乐种自形成后,不但在本土兴旺发展,更传遍了世界各个国家华人地区的粤籍、潮籍、客籍华人之中。由于本根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存在、影响和渗透,岭南是中国最早和最广泛地接受海外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从近代起更是最先引进西方文化,同时表现出中、西和其他文化的特色。可以说是岭南多元化的文化,孕育了粤乐、潮乐、汉乐三大乐种色彩斑澜的音韵和风格。在中学生中开展民间音乐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提升学生音乐品味。

参考文献:

  ①《民族民间音乐工作指南》——薛良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人民音乐》1994年第9期

  ③《“金凤”欢鸣“到春来”》——杨应彬、罗概祥同志畅论广东汉乐发展前景。《羊城广东汉乐乐团资料汇编》2005年第2期。




从而达到调理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听音乐提高止痛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浅析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音乐是让人自杀的凶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