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

左廷伟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势头十分强劲,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导思想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具体的课改实践中,许多学校却走了极端,有的甚至出现了“要把教师赶下讲台”的呼声。某些“专家”一提起教师的讲,就立马想到了“满堂灌”,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前年在教育部举办的中学校长培训班上听上海的一个专家讲课。他说他反对不要教师讲的做法,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可以不讲,自学不会的教师必须要讲。下课后,我找他谈了我的观点。我说,“教授,对你的观点我不敢完全苟同。”他说,你说说看。我说,“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教师肯定要讲,有些能学会的教师也要讲。这如同看戏一样,剧本,大凡识字的人都能看懂,我们为什么不看剧本而要选择看戏呢?而且同一个剧目换个剧团就想看一次,每多看一次就有不一样的收获。这说明自己学懂的和听别人讲懂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优秀的教师用他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讲课技巧,丰富的肢体语言,把一节课可以讲到让学生终身难忘,听他们讲课,真正是一种享受!学生自学能有这种效果吗?”教授说:“你的观点很有道理!”关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学记》早有过精辟的论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而弗牵,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强而弗抑,学生学习才会感到容易;开而弗达,学生才会真正开动脑筋思考。做到这些就可以说得上是善于诱导了。启发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作用,教师向来被看作“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思想注定了双基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启发性特征。几十年前我们上小学,上中学,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应该是一个正宗的“满堂灌”时代。可我们仔细回味,倒觉得事实并非如此。以语文课为例,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同桌之间商量讨论,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而且要写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看。这算不算“自主探究,合作展示”?没有网络,没有多媒体,仅仅用“两支粉笔一本书”,当时一些优秀的老师,就能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无比,以后这么多年来似乎再也没有见到过。这说明了什么呢?

“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选择。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一切教育改革最终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取不同措施干预、影响学生发展的环境实现的。自从有了课堂,就面临着不断创新课堂的现实需要。世界上没有两堂完全相同的课,课堂中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人际关系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曾经让我们膜拜的“桌子搬到一起,学生坐成一堆”的“杜郎口”模式,它的理论支撑就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前者以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它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精神;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张情意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这种理论有随意性 、臆想性的倾向。忽视了受动性的一面,容易导致教学中的放任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鼻祖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这个学派认为,对学习者而言,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建构的,它存在于心理而不是外部世界中。他们认为,反思是学习的关键成分。建构主义者试图把知识建构性和生成性、学习的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等特征统一起来。建构主义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他过于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生成性,因而相对地对于教授式教学和接受学习的拒斥态度也有失偏颇。教学模式是对教育活动中的有效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运用不能简单套用,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指导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教学模式能适合于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所有学生。近 年来,众多的“模式”害苦了教师。有些教师本来还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迎合潮流,刻意“入模”,最后竟然是“邯郸学步”了。自己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兴味盎然,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就是最好的。古人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为什么要画地为牢呢?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课改强校”是多少学校提得响当当的口号,对此随声附和的人多,认真思考的人少。质量立校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如果所有学校都在弄特色,各个学科都在搞创新,是否就有了“贴标签”和刻意妆扮的嫌疑了呢?

办教育还是朴素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