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与山水写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7
/ 2

线描与山水写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研究

张志雁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线描艺术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语言,这种朴素自然、简洁概括的表现方法,有着浓厚的绘画情趣和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山水写生审美实践教学中,如何在写生审美实践中和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绘画“线描”这一表现形式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所以,只有通过写生审美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对自然美的认识,才能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成为具有审美意识的人。

关键词:线描艺术 山水写生 美育教育 审美意识

在人类古老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线描艺术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语言,从我国早期的岩画、壁画、彩陶、汉画像砖中可窥见一斑。这种粗犷、朴实、简洁概括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其浓厚的绘画情趣和极具想象丰富的表现力,对我国古代线条艺术的研究和运用,历来都为画家们所重视,在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白描”的线描技法,更是作为绘画的基础和骨架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一大艺术特色之一,后来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与书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艺术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从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的十八种描法,在山水写生中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的。古人所总结的十八种线描技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如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早已成为山水写生创作的基本准则。不同时代的画家对所描绘物象,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笔墨技法和不同的线描艺术风格。就是同一时代的画家所采用的同一种描法,也因所表现对象的不同、画家的审美意识、个性修养、思想情感的不同,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线描笔墨效果和艺术风格。因此我们在山水写生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和实践的需要,须主观灵活的运用线描笔墨各种方式方法。

在山水写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大自然的美景是丰富无穷的,崇山峻岭,峰峦叠嶂,奇峰险峻,有的朴素自然,有的巍峨雄壮,有的神奇莫测,有的具有神秘色彩,不同地域地质地貌特征的不同风格的自然美,能给予学生在写生实践过程中带来各方面的审美需求。

在山水写生过程中,山水艺术作品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艺术精神,学生写生创造的作品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山水写生中学生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其实就是表现人的心境和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与他所生长的地域环境,儿童时期生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所获教育环境及家庭的物质基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还与所生长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及物质紧密相联的,学生在乡间田野写生实践过程中,也因学生个性气质,艺术素养的不同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审美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山水写生过程中如何把课堂所掌握的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到真山真水现实生活中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每年的秋季带领学生到甘南、陇南两个相邻的地区进行实地写生,这两个相邻地区共同点都具有山体连绵,山川浑厚,草木华滋,雄奇与秀丽兼而有之,有轻云飘动,烟雨迷濛之境。不同点一个是高海拨地区,甘南主要以藏族为主的居住地,这里的民风纯朴、勤劳、善良、房屋、寺庙建筑别具一格,高山之巅的槙被主要以草滩、云杉为主,按水系划分属黄河流域。低海拨陇南地区与四川接壤,主要以汉族为主的居住地,这里同样具有崇山峻岭,秀丽山川,烟雾缭绕之境。房屋建筑主要以夯土墙木质结构,植被主要以乔木、灌木为主,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一些古松柏,按水系划分属长江流域。为了表达两个相邻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在课堂所学到笔墨线条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带领学生对景写生时,应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讲述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和现代山水写生的方法及要领,将好的线条笔墨技法保留,面对真山真水,哪些方面与古人相一致的,哪些方面不同,或根本用不上。在面对自然美景写生时时刻要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加以描绘。对景写生同样要尊重山水画的一般的表现规律,对于艺术与创新与形式美感这些内容要做深入了解和研究,在山水写生过程中,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对意境的营造,笔墨线条形式语言和山水画构图规律的探索,山水写生的不同方法及过程,在写生时都应该了解和掌握。

目前山水写生十分活跃,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以同一种描法进行描绘,况且山水的写生习作与创作也没有绝对的界线,一幅成功的线描写生作品,也可以说是一幅好的创作,对景写生也可称对景创作。因此,在山水写生时,要尊重山水写生的基本规律和审美意识而加以灵活运用。在对景写生时学生必须通过审美状态才能由单纯的感性认识达到理性和道德认识。

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它不仅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审美意识,而且更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我们为了使课堂教学与田野写生实践教学中解决一些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学生才可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由。学生在山水写生中的性格应把艺术的魅力和智慧的尊严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其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既有丰富的形式美,又有艺术的表现性,从他们写生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想象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结合成一种完美的人性。在写生中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完美结合的统一。学生通过自然审美教育来恢复完美的人性,并由自然之美的存在性上升到道德的必然性,从自然审美的艺术作品中打开心灵纯洁的源泉。人性的完美就是实践与形式的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自由主动接受知识的统一。人的审美理想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自我建构完善的。

在自然审美中,他们所看到的一些景物是相对静止的,如崇山峻岭、树木、房屋建筑,亭台楼阁是相对静止的,这些相对静止的对象,经过学生各种流动线条和绘画艺术的表现可以使它变成活的形象,成为生生不息的自然形象,使观者产生美的愉悦和联想。作为自然审美的形象不同于生物学意义的生命现象,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活的形象是在审美对象的形象中融合了审美主体的生命内容,从而使所描绘的对象的形象成为他一生生命中所追求的内容,这种对自然审美所描绘的对象才是审美的对象。所以说,美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统一。学生在野外写生面对自然的感受中才能消化传统的技法经验,在写生中把学到的间接经验得到印证和检验,才能真正认清哪些是美的,哪些具有生命力的,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发现自然美与山水写生表现规律,积累新的创作灵感和新的感受,以达到在绘画艺术上的变革和创新意识。学生经过刻苦钻研在他们所追求绘画形式或美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逐渐上升到审美的层面,他们所描绘的对象已经不是一种盲目的本能活动了,而是一种掌握了一定的表现规律达到审美的自由创造。将客观外在的景物融入自身的写生作品之中,把理性的形式美感赋予了自然山水中,使自身存在着美的灵性成为现实。通过山水写生实践教学,同学们在自然美的陶冶、浸润下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感受到自身同大自然相联的美,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感到愉快。认识到要想成为真正具有审美意识的人,只有通过山水写生审美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使自己所创造的作品通过笔墨、线条升华才能完成。没有其他途径可言。因此,在山水写生审美实践教学过程中把研究自然美的规律,传统笔墨技法的运用,专业工具材料的运用在审美实践教学中统一进行。

所以说,山水写生实践教学是加强美育教育教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写生中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自然美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山水写生过程中,将中国传统绘画“线描”这一艺术形式表现语言得到继承与发展,成为审美的存在。


参考文献:

叶郎,1985年11月第1版《中国美学史大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

潘运告编著,1997年4月第1版《汉魏朝书画论》 湖南美术出版社

范大灿等译,2015年11月《席勒经典美学文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