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潘利红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对比患者的屏气指数、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6例)例、高脂血症(27)例、吸烟(22)例,其屏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根据屏气指数,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当做自变量的形式建立线性模型,并回归分析,其以上各项症状均与屏气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老年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的原因主要跟患者自身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因素有关,当血管舒缩能力在造成损害的同时进而降低脑血管储备功能,临床通过对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分析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调节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而改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管储备功能:血管危险因素;心脑血管事件

脑血管储备又称为脑血流储备,脑血管储备的功能可直接调控人的脑血管,若受到病理刺激后,其脑部毛细血管和脑小动脉会首先收缩或扩张状态,而脑血管储备可稳定脑部血流的运转,进而对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2]。通过临床检测脑血管储备观察早期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程度,并结合诊断结果采取有效的用药方式。本文主要探讨128例老年患者通过屏气试验和多普勒检查颅内出血情况,并分析脑血管储备和血管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38例、26例,年龄为58~76岁,平均年龄为(61.53±3.14)岁,患病时长为1~6年,平均患病时长为(2.7±0.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35例、29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年龄为(64.38±3.11)岁,患病时长为1~7年,平均患病时长为(3.1±1.0)年,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普勒检查和屏气试验,其中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在做检查时需取仰卧位,并将脉冲探头设定为2MHz,为了获取较为平稳的MCA电流信号,需检测大脑中动脉,并对两侧MCA舒张期和收缩期分别进行检测电流速度,并准确计算出平均电流速度和脉动指数。屏气试验患者主要是根据屏气时间通过二氧化碳的改变计算屏气指数,要求患者反复进行屏气操作练习,并分析患者在处于屏气状态时的超声频谱变化情况,并准确计算出平均流速基线,并在深呼气末时进行屏气,同时计算出平均流速并认真记录。

1.3 诊断标准

通过《美国高血压疾病防治指南》判定高血压,其中判定标准为,在连续两次屏息状态下其正常舒张压为60~90 mmHg,而收缩压90~140 mmHg,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空腹下其范围为4.4~7.0mmol/L,餐后2h血糖为4.4~11.1 mmol/L,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值均大于6.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大于4.1 mmol/L,甘油三酯(TG)值大于2.3 mmol/L;吸烟史大于2年,且每日吸烟量大于3支。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屏气指数和血管危险因素,并对脑血管危险因素和血管储备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核对数据,选取均数±为标准差,(605da59ca782f_html_8cb3454098f3de32.gif )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选取(%)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6例)例、高脂血症(27)例、吸烟(22)例,其屏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根据屏气指数,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当做自变量的形式建立线性模型,并回归分析,其以上各项症状均与屏气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

项目

β组

标准β

95%CI组

t

P

高血压

-0.074

-0.211

-0.113~0.027

4.1425

<0.05

糖尿病

-0.079

-0.244

-0.124~0.037

4.4578

<0.05

高脂血症

-0.054

-0.166

-0.097~0.012

5.3214

<0.05

吸烟

-0.062

-0.192

-0.106~0.018

4.2014

<0.05

3讨论

脑血管储备功能主要可直接控制隐匿的脑血管,经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损害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对脑血管储备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可及时预防脑血管疾病,同时还能给予脑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指导依据,进而避免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3-4]。临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检测通常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和屏气试验两种方式,其中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要对患者通过多普勒效应对患者的颅底动脉进行环形检测,并依据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生理参数,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痛苦和创伤,且检查速度较快[5]。多普勒超声检测穿透力较强能清晰的观察颅底动脉的情况,并且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准确的计算出脑部血流速度和脉冲指数。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为老年人群,因此有效的评估血管储备能力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6例)例、高脂血症(27)例、吸烟(22)例,其屏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根据屏气指数,将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当作自变量的形式建立线性模型,并回归分析,其以上各项症状均与屏气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其血管内皮在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一定的一氧化铵,进而会导致血管处于舒张或收缩情况,对血小板具有一定的抑制凝聚作用,还能有效降低内皮通透性。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患者会加重脑血管的受损情况,进而会影响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而吸烟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提高血液粘滞度红细胞比容,而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到神经末梢肾上腺素,进而收缩血管,加大血流阻力,损害血管壁。

综上所述,老年脑血管储备功能降低的原因主要跟患者自身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因素有关,当血管舒缩能力在造成损害的同时进而降低脑血管储备功能,临床通过对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有效分析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可调节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而改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俏丽,李晨,尹延英,王欢,徐梅松,贾志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19-22.

[2] 程珂,岳劲,张荣怀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50-53.

[3] 崔璐莎,高志玲,董晓柳等.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80-81.

[4] 驰欣杰,王金成,蔡竹茵等.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7+39.

[5] 计畅,杨云红,刘彬.影响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44-47.

[6] 孟云,周宏斌,尚芙蓉等.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及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