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姚福奎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治的冠心病并进行了介入术的112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患者与对照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3.57%,对照组患者为17.8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应用效果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有时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关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多数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均如常,但常有心肌缺血的征象,如感到心前不适或乏力的症状。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猝死型冠心病。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两种。介入治疗主要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改善患者心肌的血流灌注。本次研究研究观察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治的冠心病并进行了介入术的112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患者与对照组56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5~76岁,平均年龄(46.33±5.64)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6~78岁,平均(47.16±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符合冠心病的临床判定标准;2)病情较为稳定;3)积极配合治疗者;4)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病情不符合冠心病的临床判定标准;2)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与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3)不积极配合治疗者。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式,给予患者抗凝降脂的药物治疗;叮嘱患者科学饮食,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病体指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的同时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具体的并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2)前期康复训练:术后24h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活动,每天早中晚三次进行15min左右的缓慢步行训练;3)中期康复训练:术后一周后,在进行了前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进行低强度的中期训练,每天早中晚三次进行30min左右的上下楼梯、走廊步行等运动,坚持适度原则,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3)后期康复训练:术后一个月后,在进行前期、中期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进行后期康复训练。每周四次左右的太极拳、快步走等运动,同样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运动。4)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

    1. 评定指标

1)心功能相关指标:LVESD、EPSS、LVEF、LVFS。

2)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605da57a52589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605da57a52589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s

分组

例数

LVESD(mm)

EPSS(mm)

LVEF(%)

LVFS(%)

观察组

56

30.22±3.17

7.53±1.72

57.62±5.36

27.38±2.97

对照组

56

34.56±3.98

9.19±1.85

53.22±6.71

23.66±2.43

t


6.3830

4.9177

3.8340

7.2543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3.57%,对照组患者为17.8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

例数

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56

2(3.57%)

对照组

56

10(17.86%)

X2


5.9733

P


0.0145


3 讨论

冠心病介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创伤小、疗效明显,目前在全世界应用越来越广泛。不需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医生经皮肤穿刺动脉(胳膊或腿),在X线下通过导管等器械,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血流重新畅通,因此术后的护理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心脏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心功能相关指标 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上,表现均好于单纯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艳.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4):40-42.

[2] 叶金玲,王凯.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0):108-109.

[3] 马艳霞.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69-171.

[4] 万云静.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137.

[5] 郑燕,常莉,刘桂玲,刘晚霞.常规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贵州医药,2020,44(10):166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