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适应理论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压力与适应理论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丽君

南充市中医医院内二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疾病干预中压力与适应理论对于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50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压力与适应理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压力与适应理论干预,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压力;适应理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生活质量

肝硬化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不仅具有病程时间长、逆转率低等特点,还可以显著的消除患者的腹部积水,改善消化道出血,防止患者疾病发生进一步恶化,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1],也对生命安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需要通过压力与适应理论来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让患者得到身体的康复。现将研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都对本次研究有一定了解,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符合肝硬化代偿期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③患者不配合此次研究。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9到58岁,平均年龄(35.12±10.6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0到59岁,平均年龄(36.16±12.1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关于疾病知识的教育,让患者进行日常的护理,及时对患者身体异常情况进行排查,按照医生的叮嘱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压力与适应理论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科学的对患者的压力来源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压力主要来自疾病本身和医务人员,一方面患者害怕自身的疾病比较严重,害怕死亡,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其次是要对患者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因为对于患者而言,对于自己的疾病有一个良好的定位,是疾病干预的良好开端,患者从正常人变为患者,需要有一个心理过度的过程,心理情绪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改变,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角色行为的过度。接着要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的转变,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改善不良情绪的干扰,消除患者的内心恐惧,让患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的压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主要包括SAS评分和SDS评分。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独立性和社会功能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X2对其结果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对其结果进行检验。以p<0.05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见表1.

1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605d524705932_html_c040cd67742cb82f.gif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观察组

75

56.24±0.21

56.23±0.18

对照组

75

23.66±0.32

35.21±0.17

t


737.162

735.247

P


0.000

0.000

2.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见表2.

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605d524705932_html_c040cd67742cb82f.gif

分组

例数

生理状况

心理状态

独立性

社会功能

观察组

75

43.21±4.21

42.64±4.15

43.87±4.44

43.87±4.44

对照组

75

30.36±3.24

31.57±3.58

32.84±3.76

34.25±3.97

t


20.948

17.492

16.135

13.9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对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而言,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就会造成肝硬化的恶化,不利于疾病的恢复[2]。常规护理手段虽然可以对疾病起到干预的作用,但是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将压力与适应理论运用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疾病干预中,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维护患者的自身形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3-4],让患者重新建立疾病干预的信心,获得来自外界的多种支持,学会正确的认识疾病,消除内心对于疾病的恐惧,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防止并发症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

综上所述,将压力与适应理论运用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疾病干预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灿,李静,张娅娟,朱娟莉.感恩情绪模式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感恩情绪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5):1038-1040.

[2]王芬,颜建.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04):442-446.

[3]汪妲含,杨超.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20,18(06):742-743+749.

[4]李刘英,车德亚,游春芳.经络再平衡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30(01):42-44.

[5]薛惠,楼大钧,王红敏.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9,40(16):2370-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