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

黄桂桂 简静 * 通讯作者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摘要】目的: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被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管理),再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链式管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合格率及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字】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优化流程

压力性损伤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一般是医疗方面和皮肤或软骨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者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感[1]。围手术期患者受术前患者基础状况、饮食摄入情况、术中温度及受压时间、体位摆放、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效果,甚至引起护患纠纷。常规的围术期护理管理,多侧重于患者的病情监测,及并发症护理,缺乏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干预,因此,对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无较大应用价值[2]。而链式管理,通过划分职责范围,建立链条式互相监督管理质量体系,落实质控管理制度,再运用信息化管理优势,可有效降低手术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风险。基于此,本文就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链式管理模式的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被本次研究的参照组(男女分别占比52.00%、48.00%;平均51.32±12.01岁),再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男女分别占比54.00%、46.00%;平均52.08±11.54岁)。所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管理,即遵医用药,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进展,科室常规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1.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链式管理模式,具体管理干预措施为:

1.2.2.1术前

巡回护士术前 1 天访视手术患者,了解患者皮肤状况以及需要采取的皮肤保护措施,在手术开始前使用“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筛选出高危患者,与科室交接在手术前对于受压部位皮肤给予保护。

1.2.2.2术中

和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共同讨论、摆放手术体位,做好皮肤受压点的保护、低体温及低血压的预防等。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2.2.3术后

手术后与科室进行交接时,针对手术后皮肤存在风险、特殊手术体位、手术时间长、术中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患者,与相关科室护士重点交接,共同制定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计划,对受压皮肤加强观察等,定时进行访视,追踪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价值: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合格率、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及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价值分析

研究组患者术后7d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合格率及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两组患者管理价值对比[n,(%)]

组别

例数

压力性损伤评估合格率

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

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参照组

50

43(86.00)

46(92.00)

5(10.00)

研究组

50

49(98.00)

50(100.00)

0(0.00)

χ2

-

4.891

4.167

4.386

P

-

0.027

0.041

0.036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多由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可受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及软组织情况影响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3]。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链式管理,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明确各组员的相关护理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压力性损伤防治方案,可有效规避大部分压力性损伤的相关诱因。再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最后建立监督系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纽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实施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为君.李菊云.徐昌霞.张园园.朱春勤.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质量改进[J].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0,6(10):48-52.

[2]裴瑾, 刘晓黎, 魏彦姝. 链式管理在预防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21(35): 1678-1681.

[3]陈丽玉, 刘秋秋. 链式管理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0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