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物理实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物理实验

杨洪星

迪庆州藏文中学 云南 迪庆州 674499

摘要:课堂实验是促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课堂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对物理的感知理解,并帮助他们形成三维思维。因此,不断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应认真考虑的问题。由于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来设计更有效的课堂实验方案。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堂设计;初中生;高效方案


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一方面,物理实验本身是真实的,生动的,为学生提供了感知知识的环境。另一方面,进行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和实践方法。

1 课堂实验对学生的推动作用

由于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因此很难理解书中的抽象概念和定义。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学是一门“无法理解,无法下手”的课程,这导致学生对物理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新奇特质,根据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课堂实验方案,为学生创造一种可以接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光的折射是当传播方向改变时,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偏转。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三菱镜作为实验设备,在阳光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阳光通过三菱镜显示出七种颜色,并且轨迹与以前有很大的偏差。通过小型课堂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简化物理的抽象概念,而且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光的折射概念。然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课堂上可用的工具自行进行实验。老师可以用半杯水将杯子拿出来,将铅笔放入杯子中并观察铅笔的形状如何变化来证明这一点。然后要求学生遵循相同的模式,以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实验并近距离观察光的折射效果。因此,实验对学生了解课堂上的物理概念很有帮助,这种实验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觉得物理不是“听无法理解,无法下手”的奇怪课程。

2 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了解知识产生的重要性和形成过程,并指导学生要自己思考,动手实践,不要取代老师的所有安排。在传统教室中,老师是教室的主人,对学生过于严格,教室气氛紧张,无聊,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也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自然的学科,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表达意见,并利用口,手和脑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将教师的角色从原来的教师转变为研究人员,探索者,合作者和服务器。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敢于创设条件,教师动手制作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力争使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突破大纲要求,达到100%以上,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理解,达到对知识的真实理解,练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改变了原教师教学无聊,学生学习无聊的状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此外,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起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3 物理课堂实验创新设计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堂创新。因此,现在为初中物理教学采取:语言解释与课堂实验同时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利用小实验来指导学生,例如,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进行演示:教师可以利用乒乓球在地面上滚动,使学生了解乒乓球由于其强大的作用而在滚动;但是在滚动过程中,乒乓球没有被迫,而是惯性将其向前拉。因此,力是改变身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是身体的运动不是靠力来维持的,而是靠自身的性质来决定的。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乒乓球清楚地了解力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样,老师要求学生将手中的物体用作实验工具,并以自己的方式重复进行实验。通过如此简单的小实验,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再次加深对力量和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4 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实际

4.1 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应准备实验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应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写出的问题。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有七个环节,分别是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探究的猜测,实验探究的设计(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图),实验探究的步骤,设计。实验查询,实验演示和实验结论数据表的编制。而且老师必须亲自做实验,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4.2 实验教学中

4.2.1 观察

是通过感官。在选择测量仪器时,有必要查看其范围,分度值以及是否完整。在实验中,现象识别,电路连接,读取数据的视角等,实验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窗口。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小心观察,避免粗心。

4.2.2 操作

这是学生实践探索的具体过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则和要求进行操作。由于每种仪器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因此,如果不按照规则和要求操作,不仅会产生实验错误,还会损坏仪器,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和-接线柱接反会把指针打弯,超过量程可能会烧表等,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要画出好的电路图要求,根据电路图的连接方式,连接电路,开关断开,等待老师检查。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应指导操作困难的学生。

4.2.3 记录

是在实验中正确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角度,读取方法(读取到刻度值的下部)和准确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实验事实,不要随意改变实验数据,以培养学生对从事实中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2.4 分析

是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实验设备,不同的操作员和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实验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结果和错误的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改进实验设备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放思想。例如,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由于比例尺的不同以及不同组学生选择的比例尺和量筒的分度值,结果将有所不同,老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差异可能是读取液量的读取误差(老师演示读取误差的方法),一般是由于误差导致结果不同,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分度小平衡和量筒,所用液体的体积接近量筒的测量范围。

4.2.5 整理

实验到此结束。实验后,设备的分类,整理工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可以训练学生热爱设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多动手,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思考,利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理解教科书的内容是一种相对简单可行的方法。在科学分组实验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可以纠正它们。因此,老师通过创新实验,以激发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启动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梅.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8):0324-0324.

  2. 李淑英.如何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9,000(005):69.

  3. 彭水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00(001):137.

  4. 曹中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00(008):191.

  5. 任兰.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9,000(043):1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