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低年段生活化识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论小学低年段生活化识字教学

李双

广西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530219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一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识字量大,识字速度快,强调多读少写的新课程新目标,给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字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只有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识字效率才会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识字兴趣浓厚,那么他们的识字效率就会比较高。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交会学生生活识字的方法,培训学生生活识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关键词:兴趣;方法;意识

从新课程的角度,反思传统意义上的识字教学,虽然过去也提倡“在环境中识字”,但这一环境是狭义的。识字教学仅仅局限在“一间教室、一套桌椅、一本课本”的框架内,识字成了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教识字成了语文教师的专利。这种狭隘的认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下“大语文”、“生活语文”的新形势了。其实,数学、音乐、美术、品德等各门学科哪一门能脱离汉字?报刊、图书、影视、广告哪里缺得了汉字?学校各任课教师、学生的家长、同学亲邻,哪一个不是汉字的“拥有者”和“教育者”?因此,现实生活就是识字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生活化识字教学是完全可能,也是绝不可忽视的。

识字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识字基础打不好,就会对今后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识字能力夯实,识字能力夯实了今后的语文学习之路将会越走越顺畅。

一、培养识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识字兴趣浓厚了,那么识字能力就不在话下了。小学低年段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识字教学又相对枯燥乏味,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建立识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环境识字

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就可以为学生识字提供一个大舞台,这个大环境又可以简单分为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两个环境,为学生识字服务。

1.校园环境识字。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整个校园都很好奇,他们对小学校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很想去认识。这时便是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帮助学生识字的最好时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标语,从这些每天接触的标语里面认识更多的汉字。除了校园标语,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班级的课表、座位表、学习园地等,不断激发学生从不同的校园环境中认识、积累更多的汉字。

2.社会环境识字。广阔的社会环境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这个大舞台上认识更多汉字。比如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认识的生字之外,你在生活中又认识了哪些生字呢?开展比赛,那么学生们就会留心生活的点滴,从他们爱看的电视、电影等,或者是去超市购物认识的一些汉字就会积累下来。

三、游戏识字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形式了,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游戏,帮助学生认识汉字。那么可以开展哪些游戏形式呢?在课堂中我经常采用的游戏形式就是开火车识字。每次课堂上说起开火车学生们兴趣高涨,个个都想当火车头,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就掌握了生字。

四、活动识字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特征,开展一些丰富样的识字活动。在班里我经常开展小组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识字最多。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组获胜,每个成员都在努力。在活动中,只要答对的小组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这个奖励机制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样轻松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学生便掌握了生字。

五、绘本阅读识字

绘本故事图文并茂,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最喜欢看这一类书籍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通过绘本阅读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班里里面每周开展一次班级共同阅读一本绘本故事,我会分层次引导学生,这个绘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绘本故事你又认识了哪些汉字?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看完故事后他们都很积极与大家分享在这个绘本故事中认识的新生字。

六、培养生活识字意识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常常需要老师与家长提醒。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与途径,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再一次强化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积累更多的汉字。外出旅游时、外出购物、结交新朋友、收看节目等社会活动中学生也要有意识去认识、积累新的汉字。

七、寓识字教学于“亲子活动”中

家长对低年级子女的识字教学往往热情极高,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普遍话的推广,家长也有能力开展识字教学。因此,对这一宝贵的识字资源,只要教师稍作引导,使家长做到不增加子女的学习负担,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促进家长子女间的双向互动,一定能收到家长——子女——教师三者皆大欢喜的奇效。

1.家长——子女间的各类识字合作活动。完成后暑上大名,带到班里,定期展示交流,如:“合作写话”,即家长、子女合作写一句或一段、几段话,学生能写的自己写,不能写的家长写,学生能认读的涂上颜色或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又如:家长协助,建立家庭档案。示例:张明6岁喜欢熊猫,爸爸张平34岁喜欢电脑,妈妈李娜32岁喜欢游泳,爷爷张大保65岁喜欢读报,奶奶罗美华喜欢听戏,外公李生63岁喜欢书法,外婆刘小玉60喜欢看电视。再如:“奇思妙想一周集锦”,由家长记录子女在记忆汉字上的独特之处,鼓励子女发现创造识字方法,充分肯定和赏识子女的聪明智慧,可以是生活中常用汉字,也可以预习课本中的生字。

2.亲子阅读。低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或讲故事,并且在幼儿园已经积累了数量不菲的故事资本。到小学许多同学仍然津津乐道。为此,教师可引导家长利用这一资本,重新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认汉字,把原来多以声音形式存在的故事,通过家长和子女共同参与,转化成文字形式。具体要求是:首先反复听故事到会讲的程度;然后大胆地有感情地讲故事,这一过程就是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接着自己指着字读故事,这一过程担负着识字任务,所以要求强化认字;最后提取障碍字,共同想办法认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家长子女能否从中感受到识字和亲子间活动的愉悦,而不在于识字的数量和速度。

总之,引导学生把枯燥乏味的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生活识字的渠道,丰富学生生活识字的方法,点燃他们生活识字的兴趣火花,,孩子的识字量一定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