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语篇汉译英名词冗余现象再思考--以accelerate the pace of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时政语篇汉译英名词冗余现象再思考 --以 accelerate the pace of为例

程钰博 曾文华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利用COCA和BNC为主要(母语)英语语料库以及根据中国大陆出版的英文报刊,以“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为例,对平卡姆女士在1998年出版的《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列举的“中式英语”名词冗余的例子进行研究,描述其在母语语料库以及非母语英语语料中的使用情况,对现有中国时事政治用语翻译适用性较高,对于开展针对中国时政术语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式英语;语料库;名词冗余现象;汉译英

引言

在平卡姆女士的《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指出了大量中国时政语篇英译时的中式英语短语实例。书中的不同篇章提出了中式英语里出现的多种词性短语的语言冗余现象,并进行了分类和纠正。在此主要以“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为例对其中的名词冗余现象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中式英语与《中式英语之鉴》

中式英语因为其不属于完全纯正地道的英语并且带有较为明显中式思维的特点,在《中式英语之鉴》这本著作中被作者称作“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和日常交际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英语或者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祖林, 崔玉红 2009)。《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是1998年出版的国内为数不多的由外国人编写的系统论述“中式英语”的书籍(刘银燕 2005)。书中主要探讨了新闻报刊译者在写作过程中翻译和使用中国时政术语时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并从多余的修饰词和句子结构两个部分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对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或写作中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王芳, 徐慧娟 2006)。 这本书中提到的几乎都是来自中国政治术语的相关翻译文本中的例子,译者多数具备一定的积累和多年翻译经验,然而作者平卡姆却对他们的英译提出了可以称得上是颠覆式的纠正,这令众多英语翻译学者关注和反思。时隔二十年,其指正的中式翻译的适用性有待考察。

二、时政语篇汉英翻译中的名词冗余现象

语言冗余可划分为语法冗余和语境冗余,是成功交际的重要条件,有较多重要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语言冗余(伏春宇王红 2005)。名词性冗余是对冗余现象出现的词性特点的一种类别的描述,属于语法上的冗余。

关于翻译中的名词冗余现象学界有不少研究。阎恺(2018)分析发现汉英交传的冗余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译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造成表达不简洁、重点不突出、语流不顺畅的问题,也会为翻译制造不必要的困难。陈丽莉(2014)研究表明,要根据汉语特点从语言层面虚实转化剔除冗余,优化语言,并且要随着交际情景变化对源语化繁为简,融合提炼。付期棉(2014)分析了汉英交替传译中冗余信息的现象及冗余信息的归类,提出运用压缩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汉英交替传译中出现的冗余信息问题。然而,从研究方法上与研究角度上来看,学界对于开展由英语母语语料库与非母语英文报刊对比的时政话语汉译英名词冗余现象研究尚且欠缺。

中国大陆的英文报刊多为面向英语读者传递最新时政要闻的目的,其中汉译英的内容多涉及近期新闻动态及政治理论。因此这些政治理论的翻译准确程度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时代进步以及国家政治面貌的展现。在平卡姆女士的《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提到了许多出现在英语报刊、政府报告的英译文本、街头的广告词里中式英语短语实例。书中的不同篇章对中式英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型短语的冗余现象进行分类,做了详细的纠正。在此主要以“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为例对其中的名词冗余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例如,作者首先提到的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这一表达,用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含义是增加经济复兴的速度。然而,在英语中,accelerate本身就是加速的含义,即to accelerate 等同于to increase the pace of,因此可以替换为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的简洁表达。

三、名词冗余搭配“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在母语语料库与非母语英文报刊中的使用对比

本文借助《北京周报》以及COCA、BNC语料库,运用专门的时政期刊语料与综合性语料,对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这一名词冗余现象的使用进行两种不同范围的、两种维度之下的对比分析。

COCA是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BNC为英国国家语料库,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为中国国家级的英文新闻周刊。

由《北京周报》检索,accelerate the pace of出现频数为9次,较早的结果是出现在2015年9月15日,较近的一例在2019年9月26日。使用对象多种,分别用来表述关乎最新中国政治动态和科技发展的新型概念,例如表示加速立法工作,加速国际支付系统建设,加速扶贫攻坚工作,加速企业对外投资扩张,加速淡季旅游业发展,加速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等。

605c283e888b8_html_b3d3198eadb1145f.jpg

表1 近几年“accelerate the pace of”在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中的使用统计

由COCA检索到了“accelerate the pace of”从1990至近期的出现频次共29个结果。其中,出版年份1998年至2020年以前出现频次为14次。搭配对象领域广,例如加速搭配研究,实验进展,学校改革,技术革新,等等。由这一综合性语料来看,其含义范围更广泛,不局限于政治; 在母语者的文章中也有使用。

605c283e888b8_html_53d4989e0b7df034.jpg

表2 “accelerate the pace of”的COCA查询结果统计

在BNC收纳文献中只有两例,且这些年份都较为久远,出版年份均在1998年之前,因此不予讨论。

由于两种语料库自身收纳的科研文献、报刊文章的范围不同,以及语料库自身容量等特点不同的限制,查找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从上述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之鉴》中的这一短语无论是在外媒的报刊或是科研学者的文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在美国国家语料库中收录较多,而在中国近年的英文新闻网站中仍有较高频次的使用。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中式英语并不是中式思维或语言习惯使然,英语母语者在新闻和学术语篇中也有不少使用,说明语言冗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语言表达中的常见现象,能否将其完全归类为“中式英语”值得商榷。

对于部分英语母语者亦或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来说,都存在accelerate the pace of这样的使用习惯,而对于用英文表达一些中国的政治发展的新型政治理念,这个短语具有恰切的特点和强调的功能。相较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一般是基于别无选择的状态以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为目的作出具有辨识度的选择[7],上述例子反映了部分语言冗余现象,有利于人们体会中国文化及其语言特征。

四、结语

本论文是华中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式英语’语言冗余现象再认识——基于语料库的历时对比考察”(项目编号:S202010504256)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汉语或英语中,语言冗余现象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情况下,这种语言冗余是为了满足话语表达意义的充分和完整,同时也具有强调、补充等作用。虽然在新闻稿中应当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但有时语句本身需要通过冗余来实现语义的准确充分的表达。因此语言冗余和重复具有必要性这一点也不容忽视。译者或者英语学习者应该在进行翻译或语言研究活动中,加以斟酌和考量,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借助语料库来甄别语言使用的地道性和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祖林, 崔玉红. 中式英语之鉴[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5):252-253.

[2]刘银燕. 中式英语,你在使用吗?--《中式英语之鉴》评介[J]. 外语教学, 2005, 23(5):94-96.

[3]王芳, 徐慧娟.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之鉴》评介[J]. 语文学刊, 2006(6):125-129.

[4]伏春宇, 王红. 也谈语言冗余[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12):61-64.

[5]陈阎恺.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及对策分析[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6]陈丽莉, 王念念.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信息传递策略[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3):182-186.

[7]付期棉. “温家宝记者招待会”口译报告:汉英交传中冗余信息的处理[D].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8]任丽君.中国文化走出去视角下的汉英翻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