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歌曲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4

初中音乐歌曲教学浅谈

尹晓华

广西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聆听整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体验歌曲的整体意境;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体验歌曲整体性的情感变化;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体验歌曲整体结构的声音效果。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紧抓歌曲创作的关键性细节,进行有的放矢的,步步为营式的歌唱训练和富于创造性的演绎训练,体验歌曲创作的艺术魅力;对所学过的歌曲进行适当的拓展性创作,以发展音乐创作思维,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视角出发,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歌曲体验性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歌曲的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维接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创作强大的艺术魅力,找到愉悦自己的音乐体验。

关健词:歌曲;体验;创作


著名的创新学家郎加明有句名言: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科学正确的思路。

在初中音乐歌曲教学中,让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思路出发,去感受音乐创作强大的艺术魅力,去发展音乐创作思维,找到愉悦自己的音乐体验。

一、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聆听整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体验歌曲的整体意境

(1)撇开歌曲的歌词,进行纯音乐聆听,让孩子们自由地去体验、去感悟音乐的意境,以提升孩子们对歌曲意境创作的感悟力。

常言道:“语言表达的尽头是音乐产生的地方”。是的,那些经过有组织地进行创作的妙不可言的乐曲,其魅力,在于可以让孩子们产生跨越语言界限的音乐第六感。因而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场景让孩子们自由地、浮想联翩式地去感受歌曲中的纯音乐:音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仿佛让我们进入了怎样的氛围?场景?为什么会让你产生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2)歌曲的创作常常围绕歌词的意境展开,歌词成为孩子们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体验歌曲意境的主要渠道。

歌词往往是生活缩影的写照,是浓缩的精华。当孩子们较难理解时,融入作者的创作背景,或用比较直观的图案或视频辅助展现歌词的内容。

(3)寻找与歌词的意境特别吻合的音乐创作特点,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带歌词与不带歌词的歌曲进行对比聆听,与孩子们一起剖析歌曲的意境。

引导孩子们寻找与歌词的意境特别吻合的一个或两个音乐特点,以初步感悟曲子的创作与歌词创作的融洽关联之处。通过对带歌词与不带歌词的歌曲进行对比聆听和哼唱的体验,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体验歌曲的意境。如:《桑塔·路其亚》②,通过分析歌词,并进行听觉体验分析,孩子们能道出歌词描绘了桑塔露琪亚地区的夏日之夜,一名船夫盛情邀请客人乘他的船去兜一圈的情景。通过对作品介绍的分析,孩子们能理解到“桑塔露琪亚”这几个字,可以表示一首歌的歌名,可以表示一个地区的名称,还可以表示一位姑娘的名字,同时还意味着光明的来临。通过对纯乐曲的听力体验分析,孩子能说出乐曲采用了3/8拍子、附点音符,这两个特点与歌词的意境特别吻合。这两个音乐特点与歌词结合,使歌曲仿佛让人置身于桑塔露琪亚地区的海巷,迎着凉风,在摇曳的船上荡漾,欣赏着夜色,很令人陶醉的意境,仿佛令人看到远处一位名叫桑塔·露琪亚的姑娘,在桑塔露琪亚地区的海巷唱着《桑塔·露琪亚》的歌儿,迎接光明的来临。

要让歌曲意境的体验成为孩子们理性思维养成的习惯,教学者在教育在过程中,坚持让孩子们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意境,还能用书面表达歌曲的基本内容。在让孩子进行叙述之前,要教会孩子较为实用的概括主题内容的格式。如: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或场面),表现了或赞扬了(怎样)的(人、物、景)特点(或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聆听整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体验歌曲整体性的情感变化

(1)歌曲创作常常围绕着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情感体验而来,教育者经常性地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提升理解生活情绪的能力。

不同的歌曲创作表达着人们对生活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情感变化;不同的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不同和表达的方式不同,使歌曲的演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效果;不同的欣赏者,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歌曲的感悟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教育者需经常性地引导孩子们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理解生活中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变化。

(2)歌曲创作与人们的情绪紧密结合,教育者引导孩子们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我国古代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忧、思、恐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可见情绪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歌曲可以反映人们对生活不同的情绪变化,歌曲的情绪自然也多姿多彩。

(3)启发孩子们理解好歌曲创作常见的表情术语所表达的情绪。

常见的音乐表情术语较多,如:欢快的、激动的、狂野的等等,需要孩子们一一甄别。若孩子们对表情术语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太准确,教育者可以采用图象、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表情包展示的活动,对常见的音乐表情术语进行归类;还可以引导孩子们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小结,加深理解记忆。

(4)启发孩子们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情感的变化和情绪特点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以提升孩子们对歌曲创作的感悟力。

理解歌曲情绪的过程,不仅靠简单聆听、讨论、解说、书写这些学习形式,还要让孩子们进行反复的听力训练、有表情地哼唱这些体验性教学实践活动,来增进和强化孩子们对歌曲不同情绪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判断。

三、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聆听整首歌曲,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体验歌曲整体结构的声音效果

(1)顺着理解歌曲创作情感变化的思路,启发孩子们根据歌词内容的情绪发展变化,来分析歌曲的结构。

歌曲中不同的情绪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以歌词情绪的发展变化来划分歌曲的结构,孩子们比较容易判断歌曲是一段体结构,还是二段体,三段体的结构。

( 2)分析歌谱的结构特点,启发孩子们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谱结构的创作特点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以提升孩子们对歌曲创作的感悟力。

根据教材的要求、歌曲的特点以及孩子们接受的程度,与孩子们一起分析歌谱结构的创作特点。如:让孩子们分析歌谱的前奏、间奏、尾声;分析结构特点是起、承、转、合的句式,还是对典型乐段进行扩充和补充的句式等等。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验歌曲结构的设定对表现歌曲意境的意义。

为便于理解记忆,孩子们可以采用图文标识结合法,色彩标识法或思维导图式法等自己喜欢的形式,为歌谱的结构做好标识。

理解歌曲结构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聆听、讨论、解说、书写这些学习过程,还是反复性的听力训练、哼唱体验的过程,来提升孩子们对歌曲整体结构的理性判断和感性辩别的音乐思维。

四、教育者启发初中的孩子们紧抓歌曲创作的关键性细节,进行有的放矢的,步步为营式的歌唱训练和富于创造性的演绎训练,体验歌曲创作的艺术魅力

1、不同的演唱风格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不同发声风格的美,寻找适合孩子们歌唱的发声方法并进行发声训练。

教育者对不同演唱风格的视频资料进行归类展示,让孩子们体验歌唱表演艺术不同类型的发音风格,让孩子们寻找适合自己演唱的,富于立体感、有穿透力的,有圆润美的发声方法,并进行发声训练。

2、不同的节拍和节奏创作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歌曲的节拍和典型性节奏组合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

(1)让孩子们分析歌谱的节拍和典型性节奏组合的节奏特点,对不同的节奏组合进行标注归类,并把节拍的强弱和不同的节奏组合唱准。(例:图1、图2)

605c03853c07f_html_beab50360ae0215a.png

(图1)

605c03853c07f_html_c1f6a1dd1b66748a.png

(图2)

(2)启发孩子们体验歌曲的节拍和典型性节奏组合的创作与歌词意境的关联之处,寻找节拍与典型性节奏组合创作灵感的来源,体验节拍的选择和节奏组合的创作与歌词意境的和谐性。让孩子们揣摩或讨论,如何找到演唱歌曲的节拍与典型性节奏组合的美感?

例图2,采用3/8拍,节奏中采用了附点音符,其声音效果与水、与船的动态有相似之处,令人产生波浪感,仿佛置身于水面。当孩子们顺着仿佛在水面上,正划着船荡着的思路,把握好节拍的稳定性和节奏变化的跳跃性,融入身临其境的歌曲情景之中,慢慢会找到演唱节拍与典型性节奏组合的美感。

3、不同的旋律创作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歌曲的典型性旋律组合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

(1)让孩子们分析歌曲典型性旋律组合的旋律特点,对不同的旋律组合进行标注归类,并把不同的旋律组合唱准。(例:图3)。

605c03853c07f_html_30d5a70f5c81c5aa.png

(图3)

若出现孩子们难以把握的音准问题,可以辅助以口琴或竖笛等课堂乐器,通过自我体验、小组合作体验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进行局部音准的听力训练和演奏、演唱的训练,并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音准评价活动。教育者可以通过个别抽查、小组抽查,然后集体演唱的方式,逐步解决孩子的音准问题。

(2)启发孩子们体验歌曲典型性旋律组合的创作与歌词意境的关联之处,寻找旋律创作灵感的来源,体验旋律创作与歌曲意境的和谐性。 让孩子们揣摩或讨论,怎样把歌曲的典型性旋律组合唱得更有美感?

例图4,让孩子们演唱旋律组合1和旋律组合3,体验这两个组合的旋律变化,其声音效果与人的动态、情态变化,或与水、与船的动态变化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旋律波浪式的音高变化,令人仿佛看到波浪的起伏,感受到船在摇曳荡漾,人们在享受生活的情景。当孩子们顺着船歌波浪式起伏的思路,把握好节拍的稳定性、节奏变化的跳跃性和旋律高低的准确性,将自己融入身临其境的情感演唱之中,便慢慢找到演唱典型性旋律组合的美感。

4、不同的歌词创作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歌曲典型性歌词组合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

(1)分析歌曲典型性节奏组合的歌词特点,对不同的歌词组合进行标注归类,并把不同的歌词组合唱准。(例:图4)

605c03853c07f_html_dc07717530c91369.png

(图4)

(2)启发孩子们体验不同歌词组合的创作与歌曲意境的关联之处,寻找歌词灵感的来源,寻找歌词组合中内含的节奏与旋律的创作性运用对表现歌词的作用,体验歌词创作与歌曲意境的和谐性。让孩子们揣摩或讨论,怎样把歌曲的典型性节奏组合的歌词唱得更有美感?

歌词的产生与作者的心情、想法、身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如图5,引导孩子们从体验船夫热情邀请客人上船共渡月色这一角度开始思考,体验船夫的想法、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慢慢体验歌词灵感的来源;体验船夫讲话语气轻重的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和高低起伏的情感变化,慢慢体验歌词组合中内含的节奏与旋律的创作性运用和歌词的关系。当孩子们理解歌词组合创作的来源,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如临其境的歌曲情景之中,便慢慢找到演唱歌词的美感。

5、不同音乐术语的运用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在歌曲创作中采用不同的音乐术语对表现歌曲意境的作用。

启发孩子们体验歌曲音乐术语的创作性运用与歌曲意境的关联之处,寻找歌曲采用音乐术语的灵感来源,理解好音乐术语所表达的意思。

让孩子们用易于识别的形式标注好歌谱的调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重音、顿音、变化音等音乐术语,通过对有无标有音乐术语的歌曲片段进行听辨对比,进行演唱或演奏的训练,增强孩子们对音乐术语的感性认识。

6、不同的演唱风格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意境,让孩子们体验歌曲不同演唱风格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演唱风格演唱歌曲,以体验歌曲创作艺术的魅力。

(1)教育者对歌曲不同的演唱风格和不同的演唱形式的视频资料进行归类展示,让孩子们体验歌曲不同的音乐效果。

在欣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歌曲整体结构的声音效果、歌曲整体性的情感变化和歌曲的意境美。

(2)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且适宜的演唱风格进行演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还原歌曲创作的意境内涵,体验歌曲艺术的美感。

(3)对歌曲不同的演绎创作呈现出孩子们对歌曲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演形式演绎出不同的舞台效果,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歌曲,用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唱伴奏,用适宜的舞蹈动作为歌唱伴舞。

7、不同的学习评价呈现出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收获。让孩子们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集体总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育者再小结孩子们的学习收获。

从紧抓歌曲创作的关键性细节和创作性演绎歌曲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步步为营,深入浅出的剖析和举一反三的聆听、歌唱等体验式训练后,孩子们慢慢熟悉音乐基本的表现手法,逐步提升歌曲的理性感悟力。当孩子们再次遇到新的歌曲作品,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体验,提升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让孩子们对所学过的歌曲进行适当的拓展性创作,有利于孩子音乐创作思维的发展,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1、让孩子们对所学过的歌曲进行适当的改编。

(1)歌曲的改编与歌曲的创作一样离不开生活的声音,引导孩子们结合需改编歌曲的意境内容,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寻找生活中的旋律,寻找生活中的语言,慢慢寻找创意的灵感。如,为歌曲《桑塔路其亚》配上新词,添上“客人的感受”的内容,该如何构思?客人们看到美丽的夜色,会发出怎样的感概?若为这一新添的歌词配上四个小节的新曲,又如何着手?节拍、节奏需要变化吗? 旋律的音高变化需要怎样的变化,来体现客人们情感激昂的起伏?

(2)让孩子们对所学过的歌曲进行改编,形式可以多样化,难度不宜过大,简单为主,以激发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如,若改变《渴望春天》的音色、速度或力度等,歌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对《渴望春天》进行裁剪,歌曲会适合怎样的场景?让孩子们对有所关联的歌曲进行镶嵌,歌曲会表达出怎样的情景?

2、让孩子们利用学过的歌曲,为熟悉的没有音乐的视频片段配上音乐,开启孩子们的音乐统筹思维。

(1)选择和改编的歌曲要以视频片段的题材、内容、情感、形式、风格等特点为依据,与画面意境有机结合,让歌曲与视频片段的情节融为一体③。

据视频片段情节的发展可以选择完整的歌曲,可以选择歌曲的某个乐段;可以采用色彩音乐,加入打击乐器;可以对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总之,使歌曲的创作性变化与影视片段的意境内容和谐统一,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例: 用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这一首歌曲,为人们熟悉的《小红帽》视频片段配音。孩子们通过构思、讨论,得出这样一个思路:

视频中,小红帽前往外婆家的路上,正是万象更新,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春天景象,可以配上歌曲《渴望春天》的纯音乐,只是速度放慢一些,表现小红帽快乐而悠闲的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渴望春天》的乐曲很自然地成为表现小红帽的音乐形象,就如《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形象与“两个小蝴蝶”的音乐形象都采用《化蝶》一样,只要视频中出现有小红帽,都可以相应地采用《渴望春天》的音乐主题。小红帽在山上采花时,可以配上这首歌的童声独唱歌曲;在小红帽来到奶奶家,与大灰狼打扮的奶奶进行对话时,可以采用这首歌曲的纯音乐;小红帽给大灰狼的肚子塞石头时,动作的利索与略带紧张的神情,以及视频的尾声表示小红帽在与大灰儿狼的战斗中迅速成长开心而自信的神情,都可以采用这首歌曲的主题音乐进行适当的改编,只是乐谱的音色、力度、速度等要进行相应的创作变化;大灰狼化装成小红帽的音乐形象,也可以采用这首歌曲的音乐片段,但改编后的音乐效果既要有符合大灰狼走路偏重的节奏、姿势歪扭的外形和狡黠的心态,也要有伪装小红帽活泼可爱的旋律特点,要不小红帽的奶奶怎么会把大灰狼当成了小红帽呢?

(2)对影视作品进行歌曲编配的音乐效果,要经过演奏、演唱、录音等一系列过程,最后通过成品展示才能体现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们实现创作构思的艺术效果展示和自评、互评的活动。通过对已学过的歌曲进行创作性拓展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音乐智慧。

郎加明说得好:创新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 。歌曲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最容易感受生活体验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孩子们最便于表达内心感受的音乐表达方式。当初中音乐歌曲教学从歌曲创作的视角出发;当孩子们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歌曲体验性教学实践活动,一步步开启歌曲创作的思维;当更多的孩子们体验到音乐创作强大的魅力,便如大海里五彩纷呈的鱼儿们,愉快、自由地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8月《创新的奥秘》第3页。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七年级下册《桑塔路琪亚》。

[3]《电影文学》2007年18期《运用电影音乐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