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 研究

方明洋

浦江县第五中学 浙江省金华市 邮编 322200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既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积极构建多元化、系统化、法制化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是慎重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近三年来,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数量多、亲情缺失、教育管理难到位的现状,推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为留守儿童创造了温馨的家园,让出外“淘金”的亲人放下了缠绕心头的顾虑。

、建章立制,保驾护航

我校由于留守儿童占到26%,移民迁居、外地转回转入,造成生源情况较为复杂。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指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对他们的管理极其困难,往往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行思想教育,却收获无几。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学校就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教务处—班主任—班委;党支部—团委—班主任—团支部双线管理体系。制度的制定,确实提高了教师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行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机制

(一)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持续保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组,针对留守儿童思想、人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情况不断进行具体研究。要求每学期课题组成员就个案研究情况进行交流研讨,为全体教师提供教育与管理的对策上的支持。

(二)建立和搞活学校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一是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建立了“六表”,即《基本情况登记表》《心理健康状况表》《身体健康状况表》《帮扶记录表》《学习成绩跟踪登记表》和《代理家长情况登记表》。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

 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长都发挥着各自特殊的职能作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综合作用的结果。为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结合的教育网络,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关系,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服务,特成立本校家长委员会。

(四)建立学校——街道——社区联系制度

为全面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建立了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乡镇街道学校制度。

积极开展“访贫帮促送温暖”活动。街道领导每学期至少深入学校1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研究措施、提供帮助、办理实事。不定期通过书面或电话等方式,与联系点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

三、校园文化温馨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一个亮点,学校开辟了建设室内文化、墙壁文化、板报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文化等建设板块。每项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都紧紧围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这个重心来实施和推进。

(一)持续抓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重视开展学生礼仪教育

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文明教室评比、礼仪演讲赛、良好习惯评比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学生。

2.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一方面各校全体教师要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各校在使用校园宣传标语时要使用一些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标语。我们的花坛中可以出示“别碰我,我会痛的!” 、“我也有生命,我正在生长!” 等标语提醒学生,把以往“禁止损坏花草树木”死板式的行为规范改为温馨、感人充满人情味的宣传标语。富有人情味、能够为学生所欢迎和接受的标语,让学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真、善、美。

(二)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1.思想性的。如在国庆节举行一场爱国演讲比赛;每学期段考前后开展一次美文诵读比赛等。

2.知识性的。如在每学期期末开展古诗背诵比赛;数学计算比赛;作文比赛等。

3.娱乐性的。如在冬季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开展美术、书法比赛;在元旦开展校园小歌手比赛等。

4.实践性的。如在“学习雷锋活动月”开展帮组孤寡老人活动;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每年开展春游和秋游活动等。

(三)开展学生宿舍“温馨之家”评比活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动员学生适时开展创建文明宿舍,配置学生课外活动文体器材,展示学生手工制作工艺、美术作品。


四、精准贫困帮扶制互助

学校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活动,要求每位党员老师和学生都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平时做到"三知、三多、两沟通",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父母基本情况、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委托监护人沟通,交流情况,解决困难。

(一)建立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

浦江五中留守儿童工作“缺失什么补充什么”的原则,针对学生亲情缺失,学校采取了让留守学生重新享受家庭温暖,感受父母般的亲情,如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均在身边的平时相处较为亲密的同学结成对子,周末或是放学一起学习。同时,让问题比较突出的留守学生与相关科任教师结成对子,方便于平时的随时提醒和指点,把学生请到家中,此时的学生已成了孩子,严肃的老师也变成了慈祥的“父母”,教师的叮咛也如春雨一般,滋润孩子的心田。

(二)党员教师与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

活动开展以来,学校42名党员教师与留守孩子开展了“一帮多”结对帮扶,建立了《党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情况记录表》,发放了“党员妈妈(爸爸)爱心卡”。全体党员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本班学生家庭,以正面鼓励为主,详细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对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帮扶、辅导,用责任心赢得了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亲情驿站空中桥梁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父母务工所在地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作以登记,做到教师与家长,学生与父母的及时沟通,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浦江五中成立的“亲情驿站”,则为留守儿童及父母创造一个加强沟通交流的机会,驿站内配备电视、电视、电脑等通讯工具。

学校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鼓励学生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