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因手机APP而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小学数学评价因手机 APP而精彩

钟荣耀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312000

【摘要】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价值判断。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渗透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APP为数学评价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笔者从小学数学学科入手,通过实践研究来阐述利用APP进行数学评价的优势之处。本文从溯“APP渗入数学评价”之源、评价因APP更加新颖、评价因APP更有内涵、对APP在评价方面的展望四大板块展开论述,为小学数学评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APP;数学评价;新颖

一、溯“APP渗入数学评价”之源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往教学行业渗透。其中涌现了许多教学终端(例如:具有多种功能的手机、平板、交互式展台等),在教学硬件推出的同时,移动APP也应运而生,常见的有SeewoLink(希沃授课助手)、优教智慧教育云、爱作业、洋葱数学、蓝墨云班课、优教信使等。在这些软件的支持下,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数学教学评价,为教学评价拓宽了新的道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移动APP是在传统“纸质评价”的基础上扩充了评价载体,是新课程之要求,教育发展之所需。

推出APP评价体系,也是由于传统评价方式存在一些不足,罗列如下:

【评价过程单一】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在学生作业本上打上“优”、“良”、“合格”、“不合格”或者打上五角星、三角形等图形。这个过程往往是凭借教师的主观判断为准,而在客观题(口算、计算类题)中,教师往往会划定一个死板的标准,不能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只是从整个班级考虑设置了标准,忽略了学生自我的纵向比较。

【评价结果片面】传统评价模式,往往是对学生一阶段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例如:期末考。学生在进行期末考试时会有各种偶发情况出现,影响学生的成绩,这时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状况,在传统评价模式中进行过程评价难度较大。

基于目前教学过程中学情发展的需要,笔者对市面上一些移动APP软件进行使用,发现各APP的特点和功能,如下:

教学类APP名称及功能

APP名称

主要功能

评价特点

爱作业

批改口算

针对性评价

优教智慧平台

平板授课

课堂即时评价

蓝墨云班课

头脑风暴

错因针对性分析

智慧课堂

课堂组织、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

希沃授课助手

白板操作、授课

课堂新问题即时评价

教学助手

发布作业公告

作业评价

二、评价,因APP更加新颖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可爱的卡通图形是一种能够刺激他们感官的事物。我们总能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整堂课也因有趣事物的存在而显得学习氛围浓烈。因此,如何将APP中新奇的因子注入到课堂评价活动中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APP,让评价的影响贯穿课堂

“你真棒”、“你说的真好”、“真聪明”等等评价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这些评价语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是短暂的,在老师对学生评价完后,学生收到了激励,但是持续时间不会太久,一段时间后激励作用会消失。或者说这种评价的正面作用学生是摸不着的。反观APP中的评价方式,在引入APP中的评价体系后,往往APP中的正向评价都能做到保留以及累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课堂中的优异表现是有收获的。

(二)APP,APP评价学习的整个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是“一考定终身”,作为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要注重过程评价,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不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数化,单凭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笔者在对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时采用“爱作业”这一APP,每天跟踪学生的口算训练,利用软件中题型的归类,将学生的错题进行分门别类,同时针对不同题型错误率别的高低,进行分板块评价。

(三)APP,让评价结果更有趣

传统评价形式的呈现往往是机械且单一,简单的说就是纸质评价。而APP中类似游戏的评价模式就显得多元且有趣,更能吸引学生。

【优势1】形式多元:评价维度多,从时间、正确率、难度等角度评价,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

【优势2】方式多样:摒弃古板的打分制、打星制。以过关、激励金币换实物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同时也强化了评价的作用。

【优势3】评价及时:打破传统评价中评价的滞后性,让孩子在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时就获得评价,成就感满满。

三、评价,因APP更有内涵

(一)利用APP增加评价标准的维度

在平时我们往往将学生的口算训练本发下去,学生回家完成后,第二天交到老师处进行批改。教师对于学生完成口算的时间掌握不清楚,只能从口算的正确率这一维度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忽略了时间这一重要维度。利用“爱作业”这个口算APP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APP上进行口算时,软件会记录做题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做题时间和正确率做出精准的评价。

(二)利用APP让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学生的作业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情况家长无法看到,也无法评价。在各种APP推出班级群功能后,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从网络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近况。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精彩亮点或者良好评价传送给家长,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一起分享孩子的进步。

诸如:“爱作业”这个APP可以将学生的口算作业情况分享在班级圈里,也可以分享做口算题的技巧。将“精彩解题思路”、“我的思考过程”“我还有其他解法”进行展示,让别的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评价。在此过程中,树立孩子的学习兴趣积累学习经验,传递学习的正能量。

四、对目前APP在评价方面的展望

虽然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类APP,但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起步较晚,在两个衔接方面还有待完善。笔者对一些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缺点1:软件资源内容不完善】APP端的教学、评价方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已有很大的创新,但是由于小学阶段课程较多,开发者不能将每个科目设置创新的评价方式,素材积累较少。同时发现APP会出现闪退、漏洞等原因,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做支撑。

【缺点2:内容与评价方式脱节】笔者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授课时发现,在评价学生画角这一环节时,只能使用APP里自带的评价语,如:“你真棒”、“做的真好”,无法有针对性的对角这节课的内容开发评价体系。

【缺点3:软件平台不统一】在使用各类APP时,发现每个软件都有其特色,都是放大某一特点进行宣传和开发,但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无法整合所有资源,将一堆APP搬到课堂中去。有些软件也只开发单个学科评价体系,如“爱作业”只支持口算训练,无法应用到课堂作业本的教学中。

五、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类应用软件开始渗透到教育行业中,这是趋势,亦是教育的未来。以APP为代表的教育软件应用到教学评价中,使教学能与当前时代要求相结合,使教育评价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是时代之要求,也是时代之必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晨.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 2015.

[3]汪明. 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中的APP工具软件[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2017(2).

[4]董玲. 移动终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 2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