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的生本教育之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1


山区学校的生本教育之旅

郑万洲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金斗学校 441615

目前,生本教育研究已经如荼如火,我们金斗学校作为一所偏远的山区完全小学,也已正式启动有近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校的老师们参加了系统的生本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培训和丰富多彩的研究实践活动。反思这段实践历程,有苦有甜,但总的来说,其乐无穷。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践行生本课堂教学刚开始时,由于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教师思想认识跟不上,观念始终转变不过来,认为课堂就是我的,当然就应当我做主。有的老师竟当面质问我和校长:“你们这样搞,期末考试教学成绩不达标咋搞?你们到时候还扣不扣我们的年度考核分?”有的上公开课了就按划分的小组就坐,平时多数时间学生各干各的,又回到从前,涛声依旧了。

鉴于这种现状,作为主管教学的我,一边从思想上和他们沟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消除抵触情绪;一边利用学校集中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对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使之知道了推行生本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初步掌握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操作流程等。经过反复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全员练课、生本比武等系列生本教学研讨活动的尝试开展,老师们逐渐醒悟了:原来生本教学是不影响学生成绩的,反而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原来的教学方法好的多。曾找我发牢骚的一位教师主动给我道歉,并保证:“我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一定不会在生本教育改革这条路上落伍。”听了他的这番话,我感动不已,这难道不是“生本”的神奇力量吗?

二、组织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教师的生本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生本课堂教学研究伊始,老师们积极划分小组,给小组取名,并模仿马桥小学“三模小组化”模式进行练课。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还不明确。有的教师和以前一样,站在讲台上,不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不能帮学生提炼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是模糊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激励机制,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教学效率就不言而喻。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县教研室下发的生本教学模式及相关要求进行再学习,对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做再解析,让老师们真正明白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落实,应该注意什么,在理论上对老师们进行了再一次洗脑。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提升。

组织全员练课活动,呈现自我。集中一周的时间,在学校教导室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每天上午组织教师练课,下午放学后集中说课评课,在说课中,说清楚自己的设计思路,说清在课堂中体现生本理念的做法和存在问题及根源;评课主要说清“如果是我,我准备怎样设计和教学这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该怎么做?该怎么组织展示交流?”等。此轮活动的开展,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反复磨课,提升自我。首先组织全员练课中生本理念体现的好和相对较差的老师带着问题和困惑重返练课舞台: 讲的好的讲示范课 ,讲的差的讲改进入门课,全员参与其中,再说再评。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生本课堂校级达标验收活动,对在练课活动中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校级验收,成绩合格的呈报参加镇级验收,树立身边的典范,以点带面,全员提升,全员受益。

全员比武,展示自我。经过阶段练课,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员参与的生本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教师的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个方面按照县教研室下发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综合评定,对综合成绩前三名者以学校名义下发表彰通报予以奖励。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系统的知识讲解少了;而“谁愿意与我交流?”“他说的还不够全面,我想再补充一下”这些学生语言贯穿了课堂始终,神圣的讲台终于归还给了学生;学生高兴了,老师轻松了。

虽然我们有了点滴收获,但生本教育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研究的旅途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信心,聚集体智慧,潜心研究、探索、实践,努力将教师的专业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