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蒋洁

安徽省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方式总结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的具体内容首先从护理干预的定义出发将护理干预主要分为临床护理干预和社区护理干预。提出了健康教育普及、建立患者档案、药物护理、建立患者中心、家庭支持与监督、心理护理六个方面的对策提升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关键字: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

1护理干预的定义

护理科学干预活动是在一定的临床科学干预理论知识基础上,以临床护理干预诊断方法为主要指导,按照医生预先确定的临床干预处理方法从而进行的一系列临床护理干预活动。根据医疗护理疾病诊断的技术特点、护理诊断研究的试验结果、患者心脏功能早期康复的发展潜力以及医护患者和助理护士自身的承担能力,确定相关护理诊断干预政策措施。病人健康相关问题的出现顺序直接决定了医疗干预的各种类型。干预治疗措施可以有助于疾病患者尽早达到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预防治疗并发症,促进、维持或帮助恢复疾病患者的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恢复功能。干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建立出院康复病人治疗护理环境、实施出院康复病人护理辅导技术、开展其他家庭出院病人康复教育、家庭出院病人康复会诊、心理治疗支持、会诊以及将家庭病人护理介绍服务给其他出院康复护理成员等,处方药的临床应用与康复管理,加强其他出院康复护理成员的出院康复护理教育,保持出院康复护理活动的有效连续性,出院康复随访等。

1.1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诊断干预主要目的倾向于帮助住院治疗患者,或如果患者身体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生理体征可在需要时到门诊进行检查、诊断、转诊和明确临床诊断。这个治疗过程往往需要很多临床上在护士的耐心帮助下才来得到解决。临床助理护士必须采取的所有临床护理辅助措施。

1.2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住院护理主要方式倾向于护理住院病人以及出院后回归社区。需要及时求助于社区手术护士,以帮助解决社区手术患者的不适、健康心理问题、院前临床症状、体征和术后康复期等问题。以及社区表示护士需要采取的所有其他护理治疗方法。

1.3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现状

1979年,国外有关学者将公民遵医自律行为法的定义调整为"患者对医嘱或治疗建议的依从程度"。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多次提出用具有依从性、一致性等形容词用法来用以代替其未遵医嘱的行为。我国医务卫生工作者后来也对患者依从遵医行为的基本概念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1995年,我国临床学者首次指出,患者的长期遵医嘱行为程度是否泛指一个患者按时就医后的依从行为,即包括服药、饮食、生活管理方式和适当参加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即患者遵医嘱的行为。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北美医务卫生工作者首次对我国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一些遵医自律行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这些遵医自律行为确实是可以帮助许多高血压疾病患者尽快摆脱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1999年,一些高压学者首次提出了"控制高血压的饮食方法";在整个高压研究组的饮食活动方法研究实行期间,采用了多种饮食教育和其他激励饮食技术手段来有效鼓励高压患者长期坚持制定饮食活动计划,良好的规律遵医饮食行为习惯可以有效改变高压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助于加强高血压的诊断治疗[10]。2002年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疾病患者的健康护理教育,帮助其患者家人逐渐学会自己在家随时测量患者血压,并严格要求疾病患者每年增加对健康护理教育相关出版物的反复阅读的数量,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健康治疗护理效果自然可以明显得到提高,这也是现代遵医用药行为逐渐发展延伸的必然结果。

2.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尊遵行为的提升

2.1健康教育普及

健康生活教育的主要核心意义是在于树立健康生活信念,促进健康生活相关人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疾病患者及其自身家属对各种疾病和相关治疗措施方案的正确认识,改善疾病患者的日常遵医用药行为。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患者不能长期坚持住院治疗,医务人员一定要认真组织评估社区健康管理教育,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健康需求,开展不同教育内容的健康管理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要求高压患者严格使用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5年内,高危这个人群的慢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同比下降了55%。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机体代谢不良性疾病,受多种生理因素直接影响,尤其主要是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管理方式。医务人员通过医院宣传册、板报、传单、微信等多种媒体,宣传预防高血压的各种相关健康知识,即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措施方案和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医务人员往往应及时采取各种个性化疾病干预治疗措施,使其充分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医疗生活方式对健康非常重要。

2.2建立患者档案

由于高血压患者往往长期在家进行治疗,不方便医院管理,医护人员并不能了解到社区中患者的情况,通过建立患者档案可以方便与其的交流和对病情的掌控,并且也方便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病情和咨询问题,所以需要对社区内部的患者进行摸查调研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并在档案中记录,这样便于观察某一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对之后的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也为日后对高血压的治疗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3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用药应当按照卫生医嘱按时按照剂量进行指导帮助病人合理服药,不得擅自中途随意改变服药剂量或者随意停止病人用药。护理人员用药应及时告知医疗患者安全防治用药的药物相关护理知识,反复明确提醒医疗患者安全用药的有效时间和用药剂量,并及时指导患者家属及时监督患者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药物安全性和用药有效性,防止医疗患者随意自行改变用药剂量或按时停药服用,提高医疗患者自身的安全防治用药能力。

2.4建立患者中心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体内的营养物质的分解,让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减少,这是缓解高血压病症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往往由于家庭、年龄、体质等原因无法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并且在没有专业指导下极有可能因为过量运动或者摔倒导致更大的伤害。所以在社区中建立患者中心能够让大量的高血压患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督促,一方面既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问题,另外一方面又可以调动患者们的运动积极性。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社区中心与其他患者进行近距离沟通,既可以分享病情缓解压力,又可以促进之间的支持陪伴,帮助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工作。

2.5家庭支持与监督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需要长期、定期的血压监测。家中老人是否还没有使用血压计,能否正确及时测量人的血压,将直接影响很多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正常遵医用药行为。自我合理测量后的血压对逐步提高早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遵医治疗水平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大提高血压患者对自身身体情况的准确掌握,便于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所以健康管理教育的涉及对象反而应仅仅包括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在积极适应抗慢性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需要同时,应严格落实慢性高血压的国家一级预防控制措施。以护理患者治疗家属本人为心理教育指导对象,督促患者家属对治疗患者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心理监督,积极开展社区探亲和患者家庭健康护理,发挥基层家庭护理群体监督作用。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正常遵医用药行为主要依赖于患者家庭成员的及时提醒。大多数肾病患者的亲人家庭都认为是慢性高血压的高危危险人群。家庭临床干预治疗有利于有效控制儿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2.6心理护理

多数慢性高血压肾病患者常伴有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甚至有些癫痫病人也会担心它在治疗结束后会反复持续发作。他们对新的治疗结果失去了自信心,治疗过程中的患者遵医率和行为差。护士人员应根据心理患者自身的不良心理健康状态积极与心理患者进行沟通,引导心理患者及时改善不良情绪,引导治疗患者心理放松,使心理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及时护理,提升对心理医生的一种信任感,这才能有效加强患者遵医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倪敏. 全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7).

  2. 黄文静.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4(22): 622-622.

  3. 朱美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7(010):7-7.

  4. 黄维芝.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 人人健康, 2019, No.494(09):123-123.

作者简介:蒋洁, 1990年10月,女,(民族汉),籍贯安徽合肥,本科学历,护师,从事的研究方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尊遵行为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