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法视野探析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基于经济法视野探析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梁茜

西财财经大学


摘要:公共利益就是指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资源与现实条件,其与经济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经济法能够为保护公共利益提供法律机制,公共利益则可以作为发展与完善经济法系统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经济法角度分析析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对如何如何突破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经济法;公共利益;保护法律限度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法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的人参与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社会建设共同创造财富,形成公共利益。经济法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依据,是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在实际过程中,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存在一定的法律限度,如何更好的发挥经济法价值,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公共利益,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方向[1]

  1. 经济法视野探析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公共利益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多主体利益,是国家特征表现之一。相较于国家利益与团体利益,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在社会利益、共同利益方面存在差别,其主体范围存在不确定性。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与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且现阶段人们的公共利益意识逐渐觉醒,认识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联系[2]

结合经济法法律内容,在保护公共利益中存在一定限度,具体体现如下:

  1. 经济法律本身对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限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法在保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一定限度,主要是由于经济业态快速发展速度飞快,且经济法的更新执行反馈周期较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周期差距,导致经济法本身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存在一定限度。

第二,经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限度。经济法制定与推行的目睹在于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着较大的变动,而经济法在这种巨大变化环境下执行,会产生一定的限度,在维护基础利益、判定权责方面存在局限性。此外,若经济法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具体执行标准,也会产生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保护公共利益[3]

  1. 如何突破经济法对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1. 明确保护界限,合规维护公共利益

要想更好发挥经济法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规避保护限度,建议要进一步提明确的公共利益保护界限,为保护公共利益提供明确依据。在经济法保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法律限度,一部分是由于经济法自身限度,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经济法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法律界限不清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从公共利益角度入手,结合公共利益性质,立足于实际情况,明确解释公共利益的性质、范围、对象、主体、界限及保护方式,以此阐明法律界限,促使社会各界力量能够更好的使用经济法保护公共利益,还能够让公共利益主体明确了解自己受保护的范畴,从而更好的保护公共利益。此外,建议要加强经济法内容的完善与建设,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为主,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措施与手段,打好提前量,从而有效阶级法律限度问题[4]

  1. 规范流程,凸显公共利益核心内涵

要想更好发挥经济法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建议要提出规范、明确的公共利益保护流程,为有序开展公共利益保护工作提供思路;同时要加强对公共利益核心内涵的解读,加强经济法宣传与公共利益保护意识宣传,提升全面公共利益核保护意识。在实际过程中,建议要清晰认识到公共利益的核心内涵,认识其在经济法保护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什么应该保护,什么不应该保护”,还需要在现有公共利益基础上进行调整与补充,明确提出公共利益的概念、内涵及范畴,促使人民群众能够清晰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公共利益。此外,建议要考虑经济法在不同范畴公共利益保护中的实施情况与要求,依照现行法律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执法流程与保护环节,进一步提升公共利益保护质量与效率,强化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效用。

  1. 规范公共权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要想更好发挥经济法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建议要规范公共权利,在有一定范围内保护公共利益,从而更好的维护群众公共利益。结合现阶段公共利益维护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要想更好的保护公共利益,首先就要给予一定限制,引导人民群众规范行使自身权利,以此实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现实情况,出台相应的公共利益保护政策,提出公共利益的保护的基础条件与要求,促使人民群众能够在行使权利、保护利益的同时清晰了解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能够自觉遵循法律法规,能够在法律允许情况下维护自身利益,避免出现过度保护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混乱的情况,从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维护公共利益

[5]

  1. 加大宣传,提升民众维权素养

要想更好发挥经济法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建议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促使我国人民群众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中坚力量。在经济法视域下,民众需要更清晰的理解公共利益的概念与经济法的维护范畴,理解经济法内容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限制、规范与辅助,从而合法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根源处降低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概率,侧面发挥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何保护公共利益,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公共利益是群众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要想更好的发挥经济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保护限度,规范共同利益维护流程,切实保护群众核心利益;还需要规范公共权利,从主体角度出发约束人民群众的权利形式途径,促使其能够合理合法合规的维护公共利益,全方面提升共同利益的经济法律保护效益。

参考文献:

  1. 曲健勋. 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J]. 饮食科学, 2019.

  2. 禾泽寰. 基于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保护法制范围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25):179.

  3. 张文敏. 论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J]. 法制与社会, 2010, 000(028):8-10.

  4. 宁庆芳. 论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J]. 卷宗, 2014, 000(006):446-447.

  5. 王金利, 史学岗, 张立纳. 试析经济法及其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