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黄正祥

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腾飞,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起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才能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本文通过提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新时代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可实现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 档案管理 创新探究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渐被社会淘汰。手工的收集、整理和查询不及网络收集、整理和查询速度快,人们更多选择在档案系统上浏览和查询电子目录及电子文档内容,而不是拿着厚重的图纸或纸质档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逐渐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学校档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师生、学校、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需要提供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多元服务,从更深层次上,挖掘档案管理真正的文化价值,与各方资源实现对接和共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有序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有关单位人员在决策时,提供资料和依据,还可以梳理脉络,优化信息资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档案管理工作也被要求从传统向着具有创新性、复合型、多元化等特色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许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这种资料数据管理,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的时候,管理者并不愿意投入很多人力、资金和资源。然而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又离不开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保障,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知的缺失,为管理和发展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

(二)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当前缺少专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兼职,人少,事多,而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连贯性,很多档案资料需要长期保存,而且档案的内容有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仪器类、出版类、外事类、财会类、声像类、实物等,种类繁多,复杂。从管理、分类到入档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操作来完成。

如果由临时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整理档案资料,会随着人员的调岗离职,造成继任人员难以上手和查找前任保存的资料位置,也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整理质量不能保证。

纸质档案电子化过程中,传统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在衔接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很多档案管理者,又恰恰不具有数据迁移、新时代数据信息技术管理的经验和水平。除此之外,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量也在持续增长,这种情况下,除了需要重视档案资料的存储,还需要注意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子档案存储安全人员依旧缺乏。

(三)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包括资料文书的分类、收纳等工作。为了方便人们进行查阅,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斷地投入精力,完成各种收集、分类归档、录入工作。这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也不符合经济效益。

如果不能采取相关的措施,在信息量爆炸的现在,不仅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会降低整体管理的水平,使工作节奏无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工作管理推进不断受到制约。此外,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脱节,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虽然也有些部门对档案管理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但是实际运用时,依旧是简单的目录管理系统,缺乏整体的联网、系统接口,导致档案收集、搜索和对数据库的有效利用,档案资料的归档模式烦琐,既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档案管理需求,也降低了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料库独立,没有形成共享。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一)构建完备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的背景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造是时代的趋势和必然。档案管理工作,首要任务是收集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类与归档,通过把纸质资源变成数字信息资源,做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做好软硬件配套设施的配置、改造和升级工作,坚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引入先进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一般是根据档案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归档,同时也需要兼顾档案查询使用用户的需求、使用习惯、关键字搜索情况,从而建立档案数据查询系统。

在构建自身系统服务的基础上,组织各部门、二级学院进行跨部门合作,由办公系统接口,直接导入各单位、部门的档案资源,建立档案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导入资源,加强合作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收集、整理、查询途径,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服务效率。

引入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接受这种外在的监督,从而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做好改进工作,还可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中,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进入更深层次的改造。档案管理工作,除了提供服务,还需要收集最新的行业信息,结合自身改造的经验,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合作,因为档案管理工作属于社会性服务,非营利性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支持,开展各种收集活动,推广档案管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工作,认识到这工作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人们也可以通过参与收集,真正感受到档案中那些历史文化的魅力。

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梳理,也需要建立有特点的档案管理工作,即根据所在地的特色和文化,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档案管理。

(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

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首先要让管理人员明白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让其明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资料整理归档的工作,还是通过规整这些档案资料,保护历史文化。让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档案资料是文化价值所在,才能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档案工作意识。

在招聘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从档案管理专业毕业,或者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方便后期进行在职培养。此外,针对已经在岗的管理人员,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档案归类的能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使档案资料发挥作用。

(三)注意档案信息的安全

除了需要安排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首先需要定期做好本地备份,防止原始资料被恶意篡改、损坏和丢失。同时对用户权限进行控制,需要验证用户登录的信息,限制访问和阅读权限。其次需要更新系统数据,加强防火墙,安装补丁,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外来攻击的可能。采用密钥、数字签名等手段,加强安防保护。

四、结语

档案的利用要不断满足人们对档案和学校公开信息的需求,提供“广、快、精、准”的档案服务,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育人的独特作用,保障查档效率和服务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只会对社会大众的作用越来越大,即使现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随着不断地进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终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创新,将管理理念与新时代需求进行匹配,充分运用自身的管理知识,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丽平.档案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比较[J].办公室业务,2020(05):66-67.

[2]胥静.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2):183-184.

[3]袁玉平.探究电子信息化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9(0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