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序,牵手学生,走向远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遵循学序,牵手学生,走向远方——“认识角”教学设计与思考

何清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华山路学校 618000


摘要:从“认识角”这节课的教学出发,课的设计主要让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中安排了学生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最后拓展到整个单元知识的整合,找到教学的弱点,思考今后数学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认识角;比较大小;动手操作

一.设计思考

《认识角》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画角,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得出结论。我们知道,当学生面临的情境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时,他们在学习探究中就会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研究兴趣也会变浓。本节课基于这样的思考,课的一开始我从学过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引入,让学生分类感受有无角的图形的样子。再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东西上也有角,并让他们比划出来,初步感知角的样子,接着让学生动手摸三角尺上的角,进一步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时,学生已经知道角的样子了,我再让他们找找身边的角,让他们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兴趣,不仅如此,我还直接指出我们的手、脚在活动的时候,也能形成不同的角。认识角后,我让学生自由画角,这是本课的重点,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然后我再教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完成画角后,我教学了角的符号,也让学生给自己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接着,运用刚学的角的符号给图形数角,展示学生作业时,再次巩固和强调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一特点。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学生活动”——玩活动角,我用扇子代替活动角,很直观,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这时,就有学生说把两边拉开,角就变大,两边合拢,角就变小。就说明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我再引入两个小朋友画角比大小的题,让学生用三角尺比角,找到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然后延长角的两条边长,让学生看出角的大小其实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得到这一结论,课就圆满结束了!

二.课堂实录

1图形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604ed71669ea2_html_b9bf1a9b21099970.jpg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看看都是谁,认识吗?

生:认识。

师:如果要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

生汇报,说分的理由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什么规则分类?(有角和没有角的)

小结:我们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发现了角,角也是一种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2、探索新知

(1)、指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他们上面有没有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图片 0

找一找图中实物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随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师:原来角是这个样子的!

(2)、认识角

师:刚才在三角尺上找到了角,现在拿三角板指角。

师指导摸法

摸顶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板书:顶点

再摸角的其他位置——引出一条边,沿顶点朝另一个方向摸——另一条边。(师边讲边板书 画角)

师:那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什么样的边?(直直的边)

师:再拿出你的三角尺,指出另一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里?

(3)、判断角

师:你们在生活中其他地方能找到角吗?生汇报

师:角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样子各式各样。让我们看看这些图形是“角家族”的成员吗?(课件出示 判断角)

604ed71669ea2_html_14ee9d7edd1a08f9.jpg

三.教后反思

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层层深入,一步步带着学生从感知角,摸角,找角,判断角,画角,最后认识角,找到角的特点,还通过活动角的操作,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课中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课的内容量较大,我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课中也有上的不好,有遗憾的地方:1、画角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放手让学生画,但是没有展示学生的作品,只是让他们说了是怎么画出这个角的?应该分享他们的作品后,得出角的正确画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再画一次。2、展示学生作业时,角的符号有学生写错,我没有第一时间指出来,像这种情况,应马上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3、最后玩扇子让学生说发现的时候,有个男生提到扇面是圆的,扇子的边的圆弧形的,这其实可以对应我们刚才讲到的角的符号——弧线,很形象!但是我没有想到,看来我的课堂机智还不够,还需要多锤炼。另外,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因为孩子的发现很独特,有他的特点,老师要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灵动起来!

结束语

在我看来,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是学生有收获,教师讲的轻松,课后学生能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和准备,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我讲你听。近年来,学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也在尝试,也在慢慢的改变。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他们,课上我尽量少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教材,对应看知识点会出现的考题,思考学生有可能会在哪方面遇到困难?课堂上我针对教学的难点,开展集中式的学习,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再以练习的方式巩固,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我教学的是低年级数学,小孩子没有预习的习惯,他也不知道怎么去看书,如果需要提前让他们了解学习的内容,我会在课上给3分钟让他们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我也可以了解哪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低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较大,有些老师还没教,部分孩子已经会了。针对这种情况,会的孩子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他们,多让他们来说,带动那些不会的孩子,当然重难点的地方需要老师指出来的,我也必须得讲!练习作业基础的部分,我会给成绩一般的孩子多些表现的机会,难一点的题目我会请成绩好一点的孩子来讲,然后发挥同桌,小组互助的优势,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