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用户电力接入工程收费政策调整分析

/ 2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用户电力接入工程收费政策调整分析

邵金海 2. 聂壤 3. 黄沈峰 4. 贺思雨 5. 翁同骏

1.2.3.4.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浙江省衢州市 324000






近年来我国在电力接入工程领域不断调整收费政策,通过费用项目的调整为用户企业肩负并体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理念。本文首先概述了政策调整基本情况并分析政策调整模式;随后说明政策调整模式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电力接入工程;收费政策


引言:近年来我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的,通过调整电力接入工程收费切实减免企业用户负担。当前政策推行整体呈现出成就与不足并存的特征,有必要就进一步优化政策调整模式提出多项建议。


一、政策调整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各地政府部门以降低用户企业经营负担为目的,秉承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降低接入工程费用为广大用户带来切实优惠。电网企业在提升接入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用户带来更满意的服务,政策的推行也意味着工程收费政策理念的优化和改变;过去的以用户缴费为主导的费用政策正在逐步调整为电网企业为主导的出资费用模式。

全面减免收费政策虽然带来可观切实的红利,但是在操作减免收费政策中仍然无法避免转嫁成本的现象,在部分区域推行过程中出现接入电网成本分摊的现象,全体用户实质上缴的费用成本并没有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减税降费应有的效果。


二、政策调整模式分析

当前常见的收费政策调整模式包括全额减免、用户自主、建成移交等多种模式,在此简要分析各种政策模式。

1.全额减免模式。该模式中以电网企业为完全主导,电网企业发挥自身在电力体系中的主导作用,统筹管理规划、建设、运维等工作,将用户减免缴费的任务落实到全部环节。这种模式能够收获最好的减税降费效果,同时能够为广大企业用户提供有效、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电网企业统筹性的规划高效率使用各项资源,真正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并赢得全社会较高的认同度。

2.用户自主模式。常见的用户自主政策模式有两类,主要区别在于电网企业是否参与其中。当电网企业不参与到收费政策之中时,费用出资主体主要为用电企业,收费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关的建设、投资的相关业务同样全部由用户自主完成。实际执行中社会资本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不含电网企业参与的用户自主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资本和主体。

另一类自主模式是包含电网企业参与因素的,出资主体仍为普通用户,电网企业在其中更多扮演运维、建设等角色。用户在其中仍为主体角色,电网企业的运维、建设行为要遵循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融资以及电网企业专业性服务的双重作用,在完成增量改革的前提下结合电网企业的优势资源,从而更好地推行收费政策调整。

用户自主模式的使用有效保证用户的自主决定权并发挥电网企业应有的作用,对推动增量改革效果显著。

3.移交模式。该模式同样由电网企业和用户共同完成,项目的出资、建设任务由用户负责;用户完成相关业务后项目移交到电网企业处,由电网企业负责项目的运维、改造等多项任务。通常情况下移交模式有效保证电力项目的运行设备和质量,发挥电网企业专业资源的优势。该模式的推行更容易被用户群体接受,保证电力项目的运行质量。


三、潜在问题分析

1.服务效率降低。全额减免模式中,电网企业参与到电力项目的建设、运维等全部环节;诸多环节需要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的审批,实际上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周期的延长必然意味着服务效率的降低,用户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电网接入服务,在增加无形成本的同时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相违背。

2.电网企业模式僵化。全额减免模式最大特点在于完全与社会资本隔绝,由电网企业垄断配电投资业务,表面上看由电网企业承担所有任务,是对用户负担的最大减免。但是电网企业的全盘包揽必然会导致部分负面影响,在没有社会资本发挥鲶鱼作用的情况下,电网企业在配电投资业务中缺乏实质竞争,导致运营模式的逐步僵化并压制增量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最终不利于市场资本的培育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落实。

3.资源浪费。该现象多发生在纯粹的用户自主模式中,用户独自承担有关政策的电力设施规划、建设、维护等任务。这种模式固然有助于培养市场活力,但是不同用户之间的行为是很难协调的,自然难以避免工程重复建设现象。由此导致线路、电力设备资源使用效率下降、大量设备显著等问题,为相关政策的推行带来沉重负担。

4.辅助政策缺失。在用户与电网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模式中,原先需要承担的项目建设用地产生的相关成本伴随着收费政策的调整而降低或消失,理论上造成费用赔偿的部分遗留问题。如果在收费政策调整进程中缺少必要的辅助政策,由遗留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纠纷自然是难以处理,总体上不利于提升供电质量。


四、优化政策建议

1.提升接入工程执行效率。相对低下的项目建设效率意味着用户接入服务质量下滑,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快接入工程项目的审批速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步骤并提升必要步骤的审批速度。政府与电网企业一定要通力配合,通过沟通协调尽快解决不妥之处,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有效落实每一道审批任务,通过快速的审批行为提升工程的执行效率。

2.避免模式僵化。电网企业单一参与模式本质上是不利于增量资本培养的,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不相符。因此发挥市场资本和企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化因素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鲶鱼作用,通过与电网企业的良性互补真正起到避免僵化的作用。市场化因素的引入也有助于配网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多加企业共同承担接入工程建设的沉重压力,对于提升工程效率和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3.增强用户企业协同性。用户的建设行为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在接入工程体系中要有序增强用户企业建设行为的协同性,由相关部门牵头共同制定工程建设维护规划,促进不同用户企业之间的沟通,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4.制定辅助政策。在推行接入工程收费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赔偿费用分摊等可能发生的遗留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特征深入研究,在协调各方的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调研工作制定配套的辅助政策。


结束语:收费政策的调整仍处于不断推进中,电网企业和用户在电力接入工程费用调整中要发挥各自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模式切实推动政策的不断落实。


参考文献:

[1]崔雅怡. 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下新能源接入的思考[J]. 电力与能源,2020,41(03):387-388.

[2]桂前进,江千军,徐瑞翔,陈超,郭强,吴冬阳. 关于电力系统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估算研究[J]. 通讯世界,2020,27(05):172-173.

[3]. 山东省全域实现涉电信息共享和电力接入行政审批线上“一链办理”[J]. 计算机与网络,2020,4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