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基于 PDCA循环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研究

陈新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内蒙古 赤峰市 024000

摘要:当前,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已很难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电力物资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对基于PDCA循环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PDCA循环;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

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点,对企业可否正常运营具备直观影响,因而,为促使电力企业有效运营便需进行物资标准化管理,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规范化运营。而PDCA循环已被无数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并以其环环相扣、紧密运转的良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管理领域中。

一、PDCA循环概述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其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四个阶段。在质量管理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二、当前电力物资管理现状

1、物资采购流程不标准。物资采购是电力物资管理的第一个内容,也是基础部分,通常电力企业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物资采购,这样可将采购阶段透明化,节约采购成本,提高物资质量。但在现实中,很多电力企业并未经招投标决定物资的采购,这样就使物资采购工作过于随意,易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还有的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没有遵守规范,导致采购流程不标准,易出现采购信息不明确、物资质量出问题的情况,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2、物资管理模式不完善。对大多数电力企业来说,它们对物资采购、运输、使用、存储等方面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加了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的难度,久而久之现有的物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管理模式不完善就会导致相关部门对自己的职责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

3、采购监管制度不健全。物资的采购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采购阶段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物资的质量,为了严格控制企业资金的支出,必须对物资采

购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但通过对各种电力企业的调查,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未设置专门的采购监管制度,大多数物资采购部门都采用内部监管的方式,这样的设置难以对物资采购进行有效的监管,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PDCA下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机制

1、标准化体系

1)计划环节标准化体系。电力物资计划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应包括文件编制规则等基础标准;需求设计、平衡设计与供应设计的技术与管理标准;电力物资采购、储备、消耗及配送环节的计划制定人员工作标准。同时,还应依据电力物资的性质、用途及价值等方面形成相应的物资分类标准体系,并以电网规划、通用设计设备为重点,结合电网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储备库数据,以信息化为手段,融合物资需求计划管理(MPR)方法,建立电力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优化价格标杆体系,完善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物资储备及配送布局,为电力物资管理各环节计划及其标准制定提供支撑,健全物资计划标准体系。

2)采购环节标准化体系。电力物资采购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应包括物资基础数据规范等基础标准;招投标事项、合同事项、供应商选择及产品验收等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具体而言,由于电力行业是国民基础行业,因此电力物资在采购时应秉承择优择大择强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并应依据物资性质、价值、技术难度与市场供给差异,制定差异化采购标准与流程,例如对市场集中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可采取年度采购招标方案;对市场集中程度低的电力物资,可根据物资计划环节的需求预测结果采用多批次集中招投标方案;对低值易耗品,可采取框架协议采购的招标流程;对金额低、批量小的零星物资则可采用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同时,优化电力物资ERP系统,构建合同数据库及规范,推动物资采购合同事项的数据化、结构化,固化合同履约流程,实现合同信息结构化,合同流程标准化,不断完善电力物资采购标准体系。

3)储备环节标准化体系。电力物资储备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应包括物资基础分类代码等基础标准;物资出、入库与保管的技术与管理标准;货物验收人、货物装卸人员、一般物资保管人员及特殊物资保管人员的工作标准。同时,由于电力物资企业实现物资储备标准化的重点在于构建物资分类储备标准体系,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资应制定差异化的出入库标准、保管标准和储备原则,如基建类物资应按物资计划供应,采取“零库存”的储备原则;生产运行类物资采取定额储备原则;营销类物资采取按需储备原则;消耗性物资则采取虚拟库储备原则。此外,考虑到国民对电力供应的基础性与安全性诉求,电力物资储备需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手段,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电力物资应急库、周转库,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强化物资平衡利库机制,构建电力物资的分级仓储网络,完善储备网络规划,推动电力物资储备标准化建设。

4)配送环节标准化体系。电力物资配送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应包括模数标准等基础标准;装卸车及运输技术与管理标准;装卸车人员工作标准、驾驶人员工作标准、配送验收人员工作标准。同时,物资配送需结合物资储备网络布局,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度,对不同种类物资选择差异化的配送方式,例如基建工程类及消耗性物资可选择供应商直接配送的一次性配送方式;营销计量类物资可选择由供应商先配送至计量中心进行检验,合格后再二次配送至终端库;生产运行类物资可采取一、二次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因此,电力物资配送环节需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多元配送及调度网络,并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支撑物资配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5)数据分析环节标准化体系。数据分析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应包括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基础标准;电力物资、财务、人力、供销数据的技术与管理标准,技术与研发事项的技术与管理标准;物资数据人员、财务数据人员、人力数据人员、供销数据人员、研发与技术支持人员的工作标准。同时,由于数据分析环节的源数据来源于电力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电力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需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录入标准和数据库系统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依据数据分析环节的具体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得出物资需求预测、成本计算分析、仓储网络数据、物资消耗定额分析、配送及调度的网络布局等各环节所需的决策支撑数据与反馈信息,实现电力物资管理各环节的信息交互与闭环管理,以形成完善的数据分析标准化体系。

2、标准化机制。在建立电力物资管理高水平标准化体系后,便进入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工作PDCA循环中的D阶段,即要求各环节工作人员严格按标准化程序执行,并设计相应的辅助手段保障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同时,应有效利用数据分析环节,提高信息反馈效率,设计合理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为各环节标准化执行情况打分,与标准化体系指标标准预期设定值进行比对,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与考核,完成C阶段内容。而后通过设定值与评价结果的分析比较,促进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员工行为的相互矫正,将合理处纳入标准化体系,不合理处加以改进,完成PDCA中最后的A阶段,同时转入下一PDCA循环中的P阶段,并在上一轮循环的A阶段和电力物资管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新标准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以此类推,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工作循环与其物资管理运作模式循环互为依据,交互作用,往复循环,最终形成完善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亦农.浅析提升电力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途径[J].低碳世界,2016(03).

[2]李彦斌.基于PDCA循环的电力物资管理标准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