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3
/ 2

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探析

田文兴

身份证号码: 61043119830511****

摘要: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桩基是一项基础性施工内容,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便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技术良好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现阶段,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均有所提升,也推动着建筑工程企业与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预制桩基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该技术中主要使用了预制桩基构件,因此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大幅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消耗。可以说,预制桩基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究。

1桩基础作用

建筑物是城市的地标,是百年大计,要全面控制好整体质量,就需要重视基础建设,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性建设,桩基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桩基础主要承载了建筑竖向荷载力,使建筑物能够稳定。对建筑物进行施工过程中,已经普遍使用了桩基础工程,提高了建筑的承载能力,之所以得到普遍应用,就是具备自身良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桩基坚固的持力层具备稳定良好的承载力,竖向桩刚度、强度非常大,整体性能非常稳定,与其他基础相比,其稳定性更好。桩基础技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对建筑物竖向荷载做好综合性的转移,通过对承载力的转移,保证了建设的安全,承载力是建筑物的主要压力,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使桩基础周围土层减少压力,避免出现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建筑物的稳定目标,如果因自然灾害产生土层沉降,那么,建筑物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或倾斜,对建筑物安全产生影响,通过有效的转移压力,提升建筑物的持久性,保持了力矩荷载和水平荷载能力,这样,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就会增强。

2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工作中,需要重点完成以下几项:审核施工设计图,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降低实际施工中发生返工、设计变更的概率;整修施工现场的道路,为后续施工材料运输、施工设备入场提供支持;实施整地,确保施工现场地面的承载力在120kPa,并清除土地表面的杂物;整齐堆放入场管桩,落实技术交底。

2.2施工顺序的合理确定

在具体施工中,要想让桩基施工技术得到合理应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需求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工程方案的合理制定。如果实际条件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应尽可能通过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施工。通常情况下,越深的桩孔会有越大的施工难度,所以先对比较浅的桩孔进行施工,可有效提升部分土层的稳定性,减轻深孔施工过程中所受的泥土压力。如果施工作业在含水层内,就需要先对上部的桩孔进行钻孔施工,待完成了上部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再将实现预留出的一小部分未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桩孔作为排水井,以此来为其他桩位的后期施工提供足够便利。

2.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对于修建于特殊、复杂地质上的建筑工程,经常会使用到钻孔灌注桩这一技术方法,对工程的桩基进行加固,提高对上部建筑的承载力。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用这一技术形成的桩基,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大、坚固耐用等一系列特点。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冲击钻孔、旋挖钻孔以及人工钻孔这三大类形式。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提前对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特点进行勘察,明确土质的类型,地下水位的高低,然后参考这些实测信息,科学设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案。其中,成孔直径、钻孔深度、注浆方法、浆液的配置等,都是这一技术在运用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4预制桩

预制桩是提前进行生产,根据施工需要,计算出桩长,通过集中在施工现场或工厂等地进行大批量制作,完成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桩预制半成品,然后再用沉桩设备把预制桩打入地下,通过振入、压入等方式让桩进入土中,钢桩与混凝土预制桩是当前最多见的桩基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负荷承载力强,有着持久的应力,打入地下后,能够保持稳定性,耐久性,在实际施工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但是,混凝土预制桩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施工区域地质产生危害,有一定的局限性。钢柱分为H型钢桩与钢管桩两种类型,一般会用到特殊的施工建筑中,依据打桩流程确定桩尖朝向,实施浇筑时,也要严格流程,从桩顶到桩尖做好依次浇筑。

2.5对问题桩基进行处理

桩基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在整个施工工程中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桩基的质量问题。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案,未施工的部分提前借鉴经验,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降低施工成本。桩基存在的顶部缺陷是由于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泥浆沉淀,导致浇筑桩基的厚度不一,从而产生空隙,加之在灌注过程中会有夹泥现象的发生,影响混凝土质量,从而影响桩基质量乃至工程质量。桩基中部的缺陷,是由于前期的勘察失误,治理费时费力,阻碍了混凝土翻浆的过程,导致导管气密性差,内外压强不均衡。桩基施工技术没有满足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会影响到整个桩基的承载力,在对桩基进行实际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单桩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可以运用补沉法、补桩法、纠偏法等技术方法的操作来保证施工质量,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2.6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在一些桩体直径较大而长度不超过15m的桩基施工中,可以使用人工挖孔桩技术。由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而是依靠人力借助于一些手持工具完成开挖,因此在造价上,要比上文提及的两种技术更低。在运用这一技术时,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例如提前埋设钢混结构的护壁,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孔壁渗水、坍塌的问题;提前做好降水措施,避免桩孔内出现积水;提前做好岩土结构勘察,如果含水率较高、岩石裂隙发育,出于安全考虑,不宜选择人工挖孔桩施工。

3建筑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各项技术也实现了创新,当前,建筑行业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发展,通过经验的积累,有力的促进了灌注桩技术进步,良好的技术有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保证了建筑的稳定与安全。为了全面提高施工整体效率,保证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要做好严格的保护,保护至少达30mm厚度才能起到支护作用,合理计算好抗弯强度,一般情况下,提升至35mm值为最好状态,实施浇筑水下混凝土,则更要提高参数,最少达50mm以上,才能提高稳定性,弯钩设置要合理,保证位置结构的合理性,主筋端部部位能够提高钢筋管和导管强度。焊接环或螺旋箍筋是主要的箍筋,最少直径6mm,保证200mm-300mm距离,钢筋笼大于4m长度,间隔2m左右,主盘设箍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中,因为基桩是一项关键的基础内容,所以为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基桩施工技术的重视,并将其合理应用到具体的基桩施工中。首先应全面认识到桩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桩基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应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最后再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桩基施工。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提升整体工程的使用效果及其安全性,促进建筑工程行业与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甄伟.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J].智能城市,2019(3):115-116.

[2]陈有东.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工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