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3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疗研究进展

黄飞燕 江祖彰 韦华翀

来宾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来宾 546199

【摘要】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新生儿开始进行肠道喂养以后出现腹胀、呕吐、腹泻、胃潴留、奶量增加困难或减少、排便异常等不耐受肠内营养的表现,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且新生儿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几率也会升高;喂养不耐受影响胃肠道摄取热卡,导致蛋白质缺乏,体重下降,严重者可继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危及患儿生命。近年来,新生儿FI诊疗策略的探索一直是临床医师重视的课题,本文就新生儿FI的诊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疗;进展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开始进行肠道喂养以后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消化系统症状,新生儿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胃肠道功能比较差,激素分泌水平低下,导致胃肠道动力不足、蠕动减慢,食物排空速度减慢,容易出现胃肠不耐受症状。由于新生儿机体抵抗力弱,乳糖不耐受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产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死亡。因此在临床上急需尽早识别诊断,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提高患儿生存率,目前临床上诊疗研究进展如下。

  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既往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 标准不统一。国内主要采用以下 2 种标准。(1)黄 瑛等[15] 提出的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 3 次 /d); ②奶量不增或减少(> 3 d);③胃潴留(潴留量> 前次喂养量的 1/3)。(2)董梅等 [16] 提出的诊断标 准:①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②胃残余量超过喂入量的 30%;③腹胀;④胃内有咖啡样物;⑤第 2 周末喂入量< 8 ml/(kg·次);⑥禁食> 2 次。可见诊断标准参差不齐;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是 Moore 和 Wilson 提出的标准,满足以下 3 项中的 2 项即诊断为喂养不耐受:(1)胃潴留量> 前次喂养量的 50%(24 h 内≥ 2 次);(2)呕吐和 / 或 腹胀;(3)打乱肠内喂养计划,表现为禁食、减奶量或连续≥ 2 d 奶量无法增加。该标准得到业界认可,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

二、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进展

1、早期微量喂养

早期微量喂养为微量肠内营养(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ME),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 3 d内应用人乳或配方奶粉开始喂养,每2-3 h给 予15~20 mL/kg的肠内营养,维持5~7 d。该方法促进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刺激黏膜上皮细胞、肠道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的发展,有效改善患儿症状。

2、微生态制剂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布拉酵母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酪酸梭菌等。其改善FI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可以减轻肠道损伤,改善上皮的完整性,调节胃肠动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对不同微生态制剂的治疗效果、给药剂量、治疗过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探索。

3、非营养性吮吸(non-nutritive sucking,NNS)

非营养性吸吮属于安抚性物理疗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刺激早产儿口腔内分泌舌酯酶,建立吸吮反射;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激素不断分泌,促使胃肠道功能发育成熟,加速胃排空,改善喂养不耐受;抑制生长抑素释放,加快胃排空,改善胃肠道运转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

4、新生儿推拿疗法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推拿、抚触和捏脊,三者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好的疗效。

推拿治疗的方法为清胃经、补脾经、调五脏、揉板门,主要穴位为板门穴、顺揉腹、四横纹、中脘穴、天枢穴;腹部操作要点(揉腹、摩腹、荡腹、拿腹、点按中脘穴、天枢穴),背部操作(捏脊,下推七节骨),并揉按足三里。按照中医辩证机理,实证者予以清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退六腑;虚证者予以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上推七节骨、捏脊。将双手拇指按于新生儿腰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诸穴,持续推拿按揉15~20次,捏脊3~5次,再沿着新生儿胸部肋弓角缘自中脘向脐部两旁分推持续2 min左右,再于新生儿腹部用掌心和指腹沿着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20~30次,再将掌心对着脐部,双掌交叠,沿着顺时针方向绕新生儿脐部揉腹持续2 min左右,再于新生儿下肢足三里按揉20~30次,每天进行1次推拿,持续30 d。补脾经可以补益脾脏、促进运化;清胃经清除胃内积滞、平复上逆胃气;板门是脾胃之门、化积的要穴;调五脏实现调和脏腑、调理肠胃的作用。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有利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从而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

小儿捏脊属于推拿常用手法,可疏通气血、扶脾健运,调整脏腑功能,调整脾胃功能;新生儿抚触通过触摸新生儿皮肤与机体,促进感觉器官和机体发育。二者皆可通过皮肤将信息沿着脊髓传至大脑,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进了胃肠道的蠕动,利于肠内容物的排出,同时刺激胃肠激素(如胰岛素等)分泌,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

6、总结

临床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Moore 和 Wilson 提出的标准,满足以下 3 项中的 2 项即诊断为喂养不耐受:(1)胃潴留量> 前次喂养量的 50%(24 h 内≥ 2 次);(2)呕吐和 / 或 腹胀;(3)打乱肠内喂养计划,表现为禁食、减奶 量或连续≥ 2 d 奶量无法增加。当上述 3项表现全部消失,并持续 24 h,则定义为喂养不耐受消失。 该标准得到业界认可,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方法主要有早期微量喂养、微生态制剂、药物治疗、非营养性吸收和新生儿推拿疗法。早期微量疗法、非营养性吮吸和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但是临床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但是不排除药物的副作用产生的影响;新生儿推拿疗法是一种非有创性物理疗法,推拿方法主要有清胃经、补脾经、调五脏、揉板门,主要穴位为板门穴、顺揉腹、四横纹、中脘穴、天枢穴;腹部操作要点(揉腹、 摩腹、荡腹、拿腹、点按中脘穴、天枢穴),背部操作(捏脊,下推七节骨),并揉按足三里。通过推拿刺激新生儿皮肤系统,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生儿胃肠蠕动,加快胃肠排空,减少尿潴留、腹胀等不良事件发生,还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刺激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格发育,捏脊和抚触可分别刺激新生儿背部和皮肤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调节胃肠动力,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新生儿推拿疗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燕,张瑛,颜新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策略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3):295-298.

[2]王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7-78.

[3]李恺,向建文.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17):88-91.

[4]胡淑彦.小儿推拿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5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3):70-73.

[5]刘萍,黄承益,廖品东.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4):67-68.

[6]文秀敏,吴琴琴,龙艳明,等.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13-715.

[7]杨秋萍.新生儿抚触护理联合中医推拿效果评定[J].光明中医,2019,34(1):146-148.

[8]刘萍,黄承益,廖品东.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4):67-68.

[9]刘邓浩,李蔚江,王铮,等.单氏小儿推拿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胎便排泄的临床观察[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26-29.

[10]文秀敏,吴琴琴,龙艳明,等.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13-715.

[11]张明嫣,王娟.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母婴同服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腹泻60例临床体会[J].特别健康,2018,(22):182.

[12]郭兰中.小儿腹泻,怎能少中医推拿[J].中医健康养生,2017,(5):43-45.

[13]Yasser Abdel.Ahmed,Yasser.Kassem,Eman.Abdel Rahman.Effect of oral ery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Al-Azhar Assiut Medical Journal,2020,18(2):217-225.

[14]Brandon J.Hart,Sreekanth Viswanathan,Sudarshan R.Jadcherla.Persistent feeding difficulties among infants with fetal opioid exposure:mechanisms and clinical reasoning[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Neonatal Medicine,2019,32(21):3633-3639.

[15]Selim Sancak,Tugba Gursoy,Abdulhamit Tuten,et al.A pioneering study:oral clarithromycin treatment for feeding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Neonatal Medicine,2018,31(8):988-992.

[16]黄瑛,邵肖梅,曾纪骅.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