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理念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快速康复理念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张琼 魏庆华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 6414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快速康复护理,并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而对照组较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观察组较低,对照组较高,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干预前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比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康复效果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术后患者则易出现短暂的生理功能丧失以及疼痛不适,因此需要通过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以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1-2]。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为例,分析在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并将内容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4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2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3.87±3.12)岁;骨折类型:18名上肢骨折患者,14名下肢骨折患者。

观察组: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3.65±3.06)岁;骨折类型:19名上肢骨折患者,13名下肢骨折患者。

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本组患者将接受快速康复护理:(1)给予患者综合性镇痛,以降低单纯用药剂量,提高镇痛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以降低因药物过量而引发过多不良反应;(2)护理人员应在术后1小时叮嘱患者饮水,术后2小时如未发生呕吐的情况下,可告知患者进食清淡的流质食物200ml;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喜好,并根据患者的喜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营养护理,从而满足患者机体所需,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便秘的发生[3];(3)由于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所以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以恢复患肢的基本功能;(4)术后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肌力恢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协助患者进行肌力锻炼;叮嘱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疼痛、疲劳,应立即停止锻炼并休息;健肢的功能恢复锻炼在患者清醒后便可开始进行,在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时需要适当给予患者镇痛处理[4];(5)患者出院后仍然需继续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及时沟通,并处理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了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干预前、后)。

术后相关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并发症:切口感染、关节僵硬以及神经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2结果

2.1 术后相关指标

如下表一,对比两组的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而对照组较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术后相关指标 (x±s)

组别

n

下床活动时间(h)

伤口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2

13.11±2.09

5.88±1.19

12.90±2.31

对照组

32

20.81±2.48

8.72±1.52

19.42±3.79

t


13.430

8.322

8.310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如下表二所示,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观察组较低,对照组较高,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 n(%)

组别

n

切口感染

关节僵硬

神经损伤

发生率

观察组

32

1

1

0

2(6.25)

对照组

32

3

3

2

8(25.00)

X2





4.267

P





0.039

2.3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如下表三所示,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对比,干预前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比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三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2

74.23±4.14

93.55±4.24

对照组

32

74.52±4.07

83.76±4.51

t


0.283

8.947

P


0.778

0.000

3讨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来讲,以往的常规护理较为程序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从而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非常容易影响治疗效果[5],而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则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功能康复锻炼、饮食、镇痛等多方面的护理来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高,而对照组则相反,与对照组相比(p<0.05),这就说明,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敏.快速康复理念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v.41(02):210-212.

[2]牛玲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19,000(031):197.

[3]肖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四肢骨折患者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1):58-59.

[4]刘阳.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观察[J].健康周刊,2018,000(007):194-195.

[5]马楠.四肢骨折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12(015):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