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如何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王莉

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血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较多人员在就诊以及正常体检过程中都会遇到血常规检查。读懂血常规报告单能够更好的帮助受检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但是好多人在拿到血常规报单后会感到一脸迷茫,不足如何下手。本文将对血常规报告单相关内容予以分析,旨在帮助更多人能够读懂血常规报告单,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详细分析如下。

  1. 血常规报告单包含哪些内容?

了解血常规报告单上包含的内容是读懂血常规报告的前提,一个完整的血常规报告单包括检验单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费别、标本类型、送检时间、备注、送检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检验员等,关键性的信息包括检验项目、代号、检验结果、参考值、单位等。对阅读者而言,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后,首先需要核对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出现拿错报告单的情况,保证所看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是自己的;其次就是关注相关的检验信息,了解血常规检验的各项内容,关注异常情况;最后需要对正常指标也予以分析,比如某些指标可能已经接近临界值,这也是健康问题的一种前兆。

  1. 阅读血常规报告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信息?

很多人看到血常规报告单后发现其中涉及到十几项内容,一时间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下手。其中整个血常规检验报告可归纳为三个部位,即白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与血小板检查。

2.1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在人体担任着“卫兵”的作用,属于重要的防护细胞,其能够吞噬细菌,防御疾病。人体在病原菌入侵后,白细胞会依靠自身作用去消灭病原菌,减少人体患病。通过报告单中白细胞有关指标的分析,可反映出受检者的健康状况,其中:(1) 白细胞升高方面,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细菌感染,体内存在炎症,继续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予以分析,如果中性粒细胞水平出现升高,则受检者存在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则说明存在病毒感染,当然部分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或者不升高。白细胞异常程度也是关键,轻度异常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但是如果白细胞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20倍,甚至更多,则受检者可能存在血液疾病,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它检查。(2)白细胞降低方面,部分受检者发现报告单中出现了白细胞的下降,此类情况多见于造血功能异常、免疫抑制剂异常或者身体出现严重感染等。

2.2血红蛋白

人体血液中除了白细胞还有红细胞,红细胞内存在的血红蛋白是一种色素蛋白,也是实现红细胞主要生理功能的关键,因此通常情况下以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反映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无异常。如果检验报告中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通常是存在贫血问题,结合其它血常规指标还能用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鉴别,明确具体的贫血类型才能更好地治疗;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的情况下,可能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如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很容易发生血红蛋白偏高,此外,大量出汗会引起血液浓缩,也可引起血红蛋白偏高。病理性方面,肾脏肿瘤等肾脏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引起血红蛋白水平升高。

2.3血小板水平

血小板也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组成成分之一,其具有止血功能。通过血小板水平高低可反映出人体止血功能情况。血小板水平过低,止血功能较差,受检者很容易发生各类出血、失血问题;血小板水平过高的情况下,血小板很容易粘附并聚集在一起,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当然引起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比如创伤、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急性失血等。

实际在血常规报告单阅读期间,单一指标所能体现出的价值有限,单纯通过某一项指标并不能直接确定受检者存在相关问题,通常还需要结合其它信息。比如受检者在血常规检查前是否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相关疾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才能更好地对受检者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尽早实施治疗。

  1. 血常规报告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常规检查中不同指标除了病理性因素引起异常外,生理性因素也会引起相关指标的异常,这是在阅读血常规报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发现异常后感到紧张、恐慌、焦虑等。如女性在分娩期、妊娠期、月经前会出现白细胞水平升高,而人体在过度兴奋、剧烈运动、饮酒等情况下也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如果受检者忽视了上述生理性因素,很容易在看到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升高后表现出担心。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都会受到某些生理因素的影响,针对血常规中出现的相关异常,需要排除生理性方面的原因,然后从单一指标与多项指标的综合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实际在血常规检验中还需要重视部分正常,但是接近临界值的指标,如长期营养不良或者胃肠吸收不好的情况下会出现造血物质缺乏,有潜在贫血风险,如果血常规报告中血红蛋白等指标虽然正常,但是已经快接近临界值,此时,受检者需要加强营养补充,科学饮食,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样能够达到疾病预防目的,当然后续应及时复查,了解健康改善情况。

总之,血常规报告单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核对个人信息,并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方面分析不同指标是否出现异常,出现异常的应排除生理方面的可能原因,结合其它检查确定病理原因,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