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物理康复怎么进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脊 髓损伤物理康复怎么进行?

任雪

苍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概念

是因外伤或疾病造成脊髓损伤后损伤面以下神经功能的丧失所导致的综合症。

脊髓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属于一种严重致人伤残的疾病,在损伤后若没有及时的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没有进行康复,极大可能会造成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影响身体正常功能,引起损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外伤性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伤及刀伤枪伤等。

非外伤性

脊髓炎、肿瘤或脊髓动脉血栓等。

康复治疗原则

需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患者存在的功能,减轻或解除现有功能的障碍,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生活和劳动能力,更好的回归社会。且康复治疗应该尽早开始。

在进行训练之前,康复评定是重要的环节,与疾病诊断相似,脊髓损伤患者的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尤其不完全性损伤更是各不相同,医生需要根据检查确定患者的神经损伤平面,感觉和运动残留的最低水平,由此判断损伤的程度,哪些肌肉是可训练的,哪些肌肉无训练价值,针对每一个患者不同的表现来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以期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方法

  1. 排痰训练 可使用扣背排痰法,将患者背部朝向自己,一手呈空心状由外向内,由下往上叩击患者背部;同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2. 被动运动 患者双侧肢体均活动同样时间,动作要轻,保持缓慢节奏;由近端至远端活动全身每个关节,每个关节向活动的最大范围去锻炼,如患者存在肌肉痉挛的症状,应在症状微缓解后继续。

注意事项

  1. 膝关节在进行锻炼时动作要比较缓慢,不可过度伸展;

  2. 髋关节进行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时,髋关节应屈曲90°,膝关节也应屈曲90°;

  3. 当患者下段胸椎或腰椎有骨折时,做膝部和髋部动作时要格外注意,注意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不要活动腰椎;

  4. 颈髓损伤的患者同时进行腕关节背曲和手指伸展活动。

  1. 翻身训练

目的

防止因身体局部皮肤受压过长时间形成褥疮,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1. 坐起训练

目的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方法

可将绳子绑在床栏上,患者拉住绳子缓慢锻炼或双侧上肢做摆动、支撑训练。

  1. 按摩

手法

按摩可防止患者的肌肉出现萎缩,可促进患者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还可促进患者的淋巴回流,手法要轻,四肢按摩应从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腹部按胃肠正常活动的方向按摩,可促进胃肠活动,促进消化;患者下肢的按摩应该从脚趾开始,依次往上按摩,其次为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及居高,使得患者一侧的足跟放于对侧的膝关节上,然后沿着小腿下滑到脚踝处。

上肢按摩从手指开始,先屈伸手指,握拳再到协助患者进行腕部、手肘及肩关节的活动;对于患者存在痉挛的一侧肢体做活动时,应有耐心,缓慢的而进行,千万不可粗暴,防止发生组织损伤。

  1. 电疗

对于迟缓性瘫痪患者,可使用感应电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及纤维变形,改善肌肉营养状况,使得肌肉保持功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电疗对于痉挛性瘫痪患者无效,不能采用。

  1. 转移训练

适用于上肢有一定支撑功能的患者

先让患者从床上慢慢向床边挪动,依靠上肢的支撑功能转移到轮椅上;慢慢循序渐进,之后进行从地面到轮椅的转移。

10、辅助用具

脊髓损伤患者使用合适的矫形器和辅助用品用具,是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基本生活操作的,尤其是在进行特定康复方式时,可选用甚至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特制的适合辅助用品用具,可完成一些比较难得操作,使得患者可尽早的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1、减重步行训练

可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促进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患者在卧床期间,应选择硬板床或气垫床,两个小时翻一次身,翻身时注意不能使身体扭曲,不能拖拽,防止发生压疮,但应注意使身体在床上着力均匀,不能使某一部位压力过重。

压疮是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预防尤其重要,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在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加软垫,避免长时间皮肤受压。理疗对减轻损伤部位的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帮助。

在静脉补液时可以保留尿管,注意定时开放和夹紧导尿管,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2500 ml,尽可能早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间歇清洁导尿。

一般保持1-2天排便一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出现大便失禁,粪便浸泡在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皮肤糜烂,诱发压疮,应及时用清水将肛周皮肤洗净,涂抹防护油。

病人大部分是在正常活动情况下受到外伤,导致患者产生悲观情绪、绝望,不配合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关心病人,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我锻炼,同时向患者讲解基本疾病知识及简单的锻炼方法,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锻炼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同时更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让患者坐起来,但需从小角度开始慢慢抬高床头,以免因一次角度变换过大使患者发生头晕、恶心等症状,叫做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在患者下肢缠绕弹性绷带,一般一个星期就可以适应。卧床时注意在患者脚底和床之间垫一个软垫,使得踝关节保持90°,避免跟腱短缩,影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