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规划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健康城市规划发展研究

刘明杨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城市规划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学者们亦提出了有关健康城市规划设想。基于此,本文通过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健康城市规划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健康城市规划 发展 研究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化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初,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8%左右。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环境污染等危害居民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居民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此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巨大挑战,如不同类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和相关健康服务分化严重、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所获取的健康保障存在不平衡等问题。基于此,健康城市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健康角度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健康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由此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2、健康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就目前而言,健康城市的理念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已经较为完善,其规划内容可总结为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城市道路交通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地等方面的空间规划;中观层面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微观层面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设计规划,下文将分别对其进行相关阐述。

2.1宏观层面

第一,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作为健康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尤为重要,其不仅是各类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静态分布,而且还包含了城市居住区、行政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规划,可谓说是城市各类结构的一种缩影。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城市形态、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密度。因此,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规划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从而确保城市结构的规划、布局合理。第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作为健康城市重要的基础支持,交通系统规划不仅可以有效确保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而且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等息息相关。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主要通过对城市的慢行交通以及机动交通采取合理的控制规划,从而起到降低污染和为群众提供锻炼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以及公众的健康生活。第三,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作为健康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之一,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科学的公共设施配置将直接对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国家卫健委出台的相关健康城市规划指标中提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等公共卫生设施指标,突显了城市公共健康及公共卫生设施的重要地位。第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健康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物质基础,城市绿地系统不仅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健康生活以及健康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在健康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指的是绿地空间分布以及绿地规模、植物配置等。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将直接影响到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合理的植物配置将有效的缓解空气污染,避免人们吸入粉尘,为人们群众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2中观层面

城市各类土地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和安排将直接对市民健康以及周围空间使用产生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强度、土地使用类型以及土地使用混合程度三个层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各类土地的保护、使用以及开发等。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将对具有污染风险的土地使用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布局,从而降低人群暴露在污染环境的几率。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则主要包括对城市各类土地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以及容积率、绿地率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对城市土地使用强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将对城市微气候以及城市面貌进行改善,从而达到健康城市的要求。土地使用混合程度则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地混合程度进行控制和规划,从而有效的缓解城市聚集压力,提升土地的弹性空间以及城市内部各区域的活力。

2.3  微观层面

第一,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科学评价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础,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可续、可观的对健康城市规划进行评估,从而推动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对健康城市的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其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健康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可以通过该体系来评价健康城市规划是否合理。该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即健康人群、文化、环境、社会以及服务。健康人群维度主要包括城市传染病、慢性病以及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健康文化维度主要包括城市健康氛围以及居民的健康行为和素养等方面;健康环境维度主要包括垃圾处理、空气质量以及水质质量等方面;健康社会维度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健康细胞工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卫生资源、精神卫生管理以及妇幼卫生服务等。第二,建筑以及其外环境设计。城市中的建筑是健康城市规划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外观以及建筑空间设计等内容;建筑外环境设计则主要指的是对建筑场地以及建筑体量设计等规划设计。

3、健康城市发展趋势

随着健康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入,在2017年我国相关学者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发展情况对健康城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规划并对其进行了理念创新,主要表现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单单的关心物质需求,心理健康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心理疾病以及心理问题成为健康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作为新时代人们最为关注的健康需求,在健康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从而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要求,促进健康城市的发展。

健康城市建设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其不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健康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于城市居民行为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亦将随之突显,所以,健康城市的建设还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规划建设健康城市是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关键[J].科学通报,2018(11):985.

[2] 王鸿春.建设健康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J].红旗文稿,2011(23):28-30.

[3] 马祖琦.健康城市与城市健康:国际视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