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谢文香 吕帅

天津睿明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 300270

摘要:做好环境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既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保证环境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又能正确测量所需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我国环境检测的有效治理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检测数据更加完整准确,也更加具有代表性,更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完善。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相对较基本的工作,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工作,才能保证样品采集的正确性,确定和分析的结果是准确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又称内部控制,在准确控制其准确性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异常的实验结果,及时纠正,保证质量的稳定,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

1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意义

我国把发展环境科技作为实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环境检测数据真实反映环境质量,从而为环保部门和有关单位推行环境执法监督制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现阶段,环境保护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提高环境检测数据的质量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因此,环境检测实验室内部控制是发挥质量监督作用的重要标准。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样品的采集、检测数据的测定与分析、检测水平的提高。环境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技能是保证环境检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提高环境检测过程中实验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力,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环境检测标准等,加强人员管理环境质量检测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员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以随着专业技能的提高,及时提高环境检测质量,使环境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质量控制是完善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核心,因此具有严谨的质量检测态度有利于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拓展环境质量控制的工作面。在实际的环境检测过程中,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工作量较大,这就要求人员协同操作,更好地实现环境质量监测。采用不同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采取不同的质量监测手段来改进环境检测工作,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2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

2.1在目前的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能对实验室发生的情况逐一进行统计,并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的。然而,目前的环境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没有相应的监督和保护,国内环境检测实验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落后,管理上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2.2大多数的实验的质量管理部门人员都投入在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体系的文件建立上,同时大量的精力放在人员的管理与分配上,忽视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核心(核心是什么呢?),导致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特点以及优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只是在于形式。       
       3环境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工作

实验室的运行状况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准确的方法也将是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做到:(1)改进实验方法。为了增强对照参考,加入空白试验,加入不同浓度的参考物质,可以增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以减小误差。(2) 平行双样本分析能及时显示同一批样本的差异,特别是当样本数较少时,同一批样本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较大。此时,应及时进行平行双样本分析。(3) 提高曲线绘制的精度。曲线绘制的结果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分析的结果。尽可能多的绘图点,平均分布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

3.2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实验误差将提高实验室的质量。实验误差的来源很多。仪器的准确性、试剂和容器的清洁度以及实验操作的顺序都会导致实验误差。因此,要加强基础管理,制定定期检查机制,明确责任制,同时,实行层层复核,避免形同虚设。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在实验室的各个环节上提高质量,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3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培养

当代企业管理日益人性化、科学化。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实验室监测部门还应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监测机构逐步进入我国监测市场,而国内监测机构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实验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监测人员认识到现有监测技术的不足,努力学习新的监测技术,保证技术的更新程度和思想的优越性,改善被动局面,及时适应现代监测管理的需要,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3.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文件管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大量的技术文件和记录。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对过程中的原始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记录,建立现场取样程序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文件的可操作性。质量体系要不断完善,因为实验室的内外部环境随时都在变化,用户和监控业务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必须不断完善,以适应各种变化。实验室制度和文件应具有动态适应能力,不断结合日常质量监督和内外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各方收集的决策信息,指派专人整理需要改进的文件,并组织相关质量管理人员一起对文件进行修订,以确保工作中的过程和操作能够符合文件体系的规定,是绝对可执行的。
        3.5加强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实验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需要质量控制来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主要依靠质量监督员。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应配备专门的质量监督负责人,负责监督监测实验室的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对监测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序或人员及时纠正,避免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流出实验室。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检验活动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检验依据是否有误;监测环境条件是否达标;监测仪器设备是否异常;是否监测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监测数据的记录、转换、核对、舍入和结论是否有缺陷;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有缺陷;监测过程中各项目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4结论

对于环境质量检测问题,我们既要重视质量,又要重视安全,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同时,在考查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强化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敢于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淘汰掉一个又一个难点,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爱荣.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7)22-23
        [2]庄园,徐鹏.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3)43-44
        [3]张华英,王坚强,常光远.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浅探[J].科技资讯.2013(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