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闭环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解义艳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新中医院门诊三楼体检科 四川省 资阳市 642350


引言

闭环管理模式属于综合管理控制、信息系统以及闭环系统共同组成新的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企业,是一种集风险预知、提前预防、精确观察、及时应急处理于一体的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全过程管理,它能对易出现的风险做出提前预知和预防,从源头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闭环管理常被用于不良事件管理、临床输液输血、手术病人转运等,做到全程管理、科学管理,使护士更加注重病人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减少护理安全隐患,营造安全护理环境。

1存在的问题

①责任护士未向病人及家属反复介绍、反复强调自己是责任护士,由于神经内科有不少病人年老记忆力差、认知功能障碍、陪护年龄大或不固定等原因,极容易出现病人或家属记不住责任护士、有事不知道找谁的情况。②病人跌倒/坠床、感染/压疮、非计划拔管等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容易留下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从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因病人特殊情况未归而漏给药。护士一般在病人进餐前为其发放口服药,但有时会有因特殊情况病人不在病房而未取药的情况发生,特别是一些老年病人,容易因而漏服药物或延迟服药,从而造成医疗差错。④交接班落实不到位。一些经验不足的护士常易因交班时不详细而埋下护理安全隐患,甚至直接导致不良事件或纠纷的发生。⑤护士不认真观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由于少数护士未按要求规范巡视病房,或对病人病情观察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贻误抢救、危及生命。⑥健康宣教不到位。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是防治疾病的重点,不仅是病人的权利,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⑦查对制度未严格落实,影响正确给药,造成差错的发生。

2方法

2.1建立岗位职责标准

合理设置岗位:依据护士学历、职称、工作经验、护理能力,将其分为N1~N44个层级,设病区正护士长、副护士长领导下的责任组,各层级标准具体如下:(1)N1级:注册护士资格;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大专或本科≥1年;硕士及以上≥0.5年。(2)N2级:注册护士资格;临床护理工作时间:大专≥3年;本科及以上≥2年。(3)N3级:获得护师资格;经过规范的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临床工作时间:大专、本科≥5年,硕士及以上≥3年。(4)N4级:护师及以上资格;临床工作时间:大专、本科≥10年,硕士及以上≥8年,并有专科护理工作经验≥5年。各层级护士的要符合以上标准并通过考核。明确各层级护士岗位目标,严格落实各项考核标准,使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护士长为病区护理质量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护理管理工作,协调、监督护理质量,根据护理部及科室目标制定病区目标,落实、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保证护理安全。副护士长协助进行病区管理,完善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N4护士负责指导N1、N2及N3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护理级别,制定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的护理计划,执行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检查下级护士责任制护理达标情况。N3护士在N4护士指导下正确执行医嘱,落实分管患者护理计划,及时识别患者病情变化并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优质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出院后能得到科学、持续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产期影响,降低疾病复发率,指导N1、N2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N1、N2护士负责轻症患者,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各层级之间实施上一层级护士指导监督,助下一层级护士的工作模式。

2.2生活风险性管理

保持病房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为病房通风,对病房中新鲜的空气进行有效保持;集中放置病房中的易碎物品,通道位置不放置物品,保持通道的通畅及安全;同时,要保证患者的自身安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宣教,当患者行走时,应穿合适的鞋,不可穿拖鞋,并家属在旁陪护,患者在病床上时,应将床档拉起固定好,对烦躁不安、躁动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镇静及约束带约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对于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扣背,做好“六勤一注意”,止压疮的发生;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应勤观察,了解患者高危因素,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肢体活动、肢体加压治疗仪的使用等,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3疾病风险管理

积极和患者交流,对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身体发生的不适症状,依据医生的诊疗方案对护理对策进行适当调整。

2.4用药风险管理

责任护士实时看护患者输液情况,如果患者的输液药物较为特殊,应按药物的使用要求及患者的用药反应对输液速度进行不断调整。

2.5输血流程管理

闭环式管理优化输血流程,确保输血工作准确高效。通过手工转抄、人工核对、纸质保存、信息独享所施行的传统输血模式,繁琐费时下难以监测保证各环节的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减少血制品的浪费。如今众多医院都采用了输血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医护人员以PDA为载体读取信息,对医嘱开具输血备血、床旁采血、血样送检、血液科交叉配血、护理人员取血、血液输注及不良反应观察的输血全过程进行电子化实时记录。对输血闭环式管理的应用前后进行了研究对比,其中血样标本送达时间由(31.46±19.44)min缩短至(19.35±10.42)min;取血后输注等待时间由(34.75±6.66)min缩短至(15.04±12.30)min,两项时间均缩短在了30min内,纠正了以往未符合输血技术规范的时间要求。数据表明,闭环管理模式在确保每位患者与每袋血制品关联唯一性的基准下,不仅实现了护理人员工作的高效性,保证了血液输注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与此同时,还极大地优化了输血流程的管理,管理者通过系统实时的动态报告反馈,获悉输血流程的执行情况,使得责任追究明确,以确保输血准确高效。

3讨论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接纳的患者包括脑膜炎、脑梗死、脑炎、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进步,人们对于护理管理的要求也在提升;并且一些患有神经内科和心理科交叉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等)的患者也在神经内科中接受治疗,从而加大了护理难度。护理管理实施的核心在于要为患者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受到医疗风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说,存在有一些年龄较大或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对护理安全的要求更高。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用药护理、疾病突发情况、生活护理。近年来,这三方面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日益提升,对护患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应该依据这三个方面的风险特征,将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制定出来,同时尽可能快地落实这些方案,从而促进临床护理安全性的真正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是风险管理的操作者,另一方面也是风险管理的实施者,因此更要对自身的护理风险控制意识进行强化,对自身技能进行主动强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依据风险管理方案,从而一方面对自身安全进行真正保护,另一方面对患者安全进行正保护。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和常规护理管理相比,闭环护理管理更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神经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的降低,以此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临床护理安全性的提升,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护理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让患者接受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有益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