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及处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9
/ 2

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及处理方式

谢海龙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00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促使人们对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作为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因设计的缺失而导致质量问题的生成,且软弱地基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所常见的问题之一。针对此种情况,应对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方面进行问题的探寻,找寻出解决软弱地基的设计与处理方法。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也才能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不断完善,做出必要的促进与推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给排水管道;软弱地基;设计要点;处理方法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突飞猛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促使市政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而给排水管道在设计中会因特殊地基情况的出现而影响和制约着实际的施工,对此,本文提出了现阶段给排水管道在遇到软弱地基时所采取的实际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对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时所应进行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1市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要点

现阶段,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增多,促使在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中,遇到软弱地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不仅是无法避免的更是要积极应对的。因此,在给排水管道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便应通过专业化的职业技术水平,结合丰富的设计与施工经验,由此采取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来解决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情况。这不仅是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问题,更是确保市政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设计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性因素。而在实际设计阶段,文中总结以下几点对于遇到软弱地基的设计注意事项与设计要点,在此做简要说明。

1.1秉承统筹兼顾原则

对于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而言,其会因科技的发展和各类新兴工艺与技术的应用,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施工流程。对此,便要在设计阶段,秉承整体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统筹兼顾原则,既要对给排水管道的材料选取、应用损耗等问题进行兼顾,更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工程造价、管道敷设深度、管道宽度以及施工的阶段分类与难度等做出全方位的考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出现突发问题与紧急情况时处事不慌,并通过事先所设定好的标准与规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处理及解决。

2.工程上各种参数的精确设置

为确保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应在施工前做好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参数设置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和采取的处理措施,满足给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从而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在这些参数中,对混凝土配比、搅拌机输浆量等需要准确计算的参数,更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使用,以提高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

1.3应采取措施处理软弱地基

在给排水管道设计阶段,应同时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的设计工作,如搅拌桩设计前,便对其取样资料等作好准备,并设计出可调范围,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应用不合理的问题,则可及时调整设备的应用,从而使施工顺利,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2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

2.1深层搅拌桩处理

软弱地基既没有足够的强度标准,也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软弱地基的下部部位往往不能承受上部荷载的作用,从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更会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进行软弱地基排水管道的设计时,应着重分析和考虑软弱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而采用搅拌桩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将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并且这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在给排水管道的实际设计和施工中,更是被建筑业广泛采用。

搅拌桩安装时,需将搅拌桩置于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下,使复合地基位于给排水管道下部,此时软弱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便有明显提高,从而避免了因软弱地基强度和稳定性问题而导致给排水管道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另外,由于软弱地基含水率较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应增加碎石层或砂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并采取井下降水等措施,使软弱地基排出的多余水量增加。应用该方法,既能及时地发现裂缝内水压变化,又可用于加固地基。此外,搅拌桩技术多用于含水泥浆较多的部位,为改善泥浆承载力较弱的现状,设计时应保证搅拌桩中线与排水管路中心线重合,搅拌桩顶部标高、底部加桩。

2.2管槽开挖技术处理

在给排水管道设计中,管槽开挖技术也是处理软弱地基的重要方法。雨污管槽开挖时,支护作业应优先采用阶梯式放坡,同时开挖雨污管槽时,要保证搅拌桩不受开挖影响,以免发生剪切现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对管槽部分进行单层开挖,应保证开挖深度≤1米,开挖宽度≤2米。此外,在第一层开挖作业中,只能用机械设备进行挖掘,而在以后的分层开挖作业中,必须用人工方法挖掘管槽。另外,在后续的分层挖掘施工中,还要保证开挖深度≤0.75 m,开挖宽度≤2 m。但是,必须根据排水管道铺设的深度,确定挖掘的具体层数,严格控制超挖的发生。一般来说,槽底宽度=混凝土宽度+0.8 m,其标准设置是为了便于后续排水工作和人工操作。此外,为了确保搅拌桩支承体系的完善,更需要在搅拌桩下方,设置长度为4 m、直径为100 mm、支承厚度50 mm的小头木桩,以保证搅拌桩不会在软弱地基环境下损坏,从而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2.3增设加固墩方法处理

采用软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固墩加固,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供水管道正常运行且水流稳定时,若未对承插结构进行缩径、弯管和三通接线,将导致供水管道发生明显的外推作用,而此时产生的外推作用很容易导致管道接口承载能力超出设计要求,造成管道接口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进行管道与管道的连接时,便需在排水管道的弯头、缩头及三通等处,相应增加相应数量的加固墩台,使其起到良好的支撑支撑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因管路接口处受力过大而产生的外推现象。但采用此加固后的墩台增设处理方法,虽然对软弱地基处理简单快捷,但对墩台增设加固后的排水管道而言,容易产生其他问题,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在运行中也会产生给排水管道问题。例如在铺设排水管道时对其他管道的加装;在铺设排水管道时是否采用了原本紧凑的净距,等等,这些都使得在进行软弱地基设计处理时,不能简单地在排水管道上增加加固墩,而更需要对其它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减少因其它因素而引起的施工质量问题。

2.4设计穿管井

实际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区域地表水系较为发达,部分建筑用地基本为回填地,虽然地势平坦,但这些地区实际降水量大,并且河涌水位高或河床底部标高过低,雨水汇集径流时常淹没地表。 针对上述情况,要求认真做好穿管井的设计工作。 具体设计过程中,雨水管道计算要求依据实际情况筛选合适的管道以及降低坡度,这样可防止河床超过出水口标高,引发严重淤塞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条件下给排水管道设计工作困难程度高,这样便要求具体设计过程中综合评估各个环节影响,尽量全面细致分析各种潜在质量问题,防止由于设计过失致使桩基承载力要求严重不同, 进而为管道敷设工作增加难度。 同时施工过程中重视软弱地基的处理问题,提升监管力度,这样才可从根本上提升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在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问题仍然比较普遍,虽然对工程有较大的影响,但不难解决。本文介绍了在给排水管道施工中所遇到的软弱地基软化现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特点,探讨了软弱地基在工程中的作用,并就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殷忠平.论述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6(1):111+107.

[2]范娜.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遇软弱地基的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