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在任职教育研讨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智慧教室在任职教育研讨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褚梅 王韬 杨健

空军勤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随着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升,研讨式教学的比重在任职教育中越来越高。但是传统教室受自身条件限制,影响了研讨式教学效果的发挥。本文介绍了智慧课堂功能组成,分析了传统教室在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提高任职教育质量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任职教育 智慧教室 研究


任职教育是指为使培养对象胜任所在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技术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在各类教学方法中,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组织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贴合度高,越来越受到任职教育院校的关注。近年来,院校在开展任职教育研讨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影响了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推广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教室在研讨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情分析偏少

在开展任职教育过程中,学情分析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开展座谈两种方式进行,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是问卷调查方式比较死板,部分学生不愿在纸质材料上表达个人想法,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二是座谈交流存在拘束感较强影响座谈效果,流于形式走过场等问题,难以真正掌握学生共同需求和学情差异。

(二)展示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教室是传统教室设计,主要偏重于讲授式的理论知识教学,基本不具备分组研讨功能,更无法满足开展针对装备类、技能类等方面研讨的需求。设施配备也以满足教师单向教学应用为主,缺乏开展研讨所需要的必要设施,难以发挥研讨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交流互动不足

限于空间布局设置,传统课堂的设计阻碍了分组讨论的实现和团队的形成。学生分组只能采取就近原则而不是按照更合理的学情或需求分组,场地过于拥挤集中,讨论时互相干扰,造成研讨结果同质化严重,也有的在讨论过程就互相争执,影响研讨进度。

二、智慧课堂的组成和功能

智慧课堂凭借科学人性的空间布局、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技术、智能可靠的教学管理、优质海量的教学资源和跨域便捷的互动平台,强化教学管控,增强互动交流,全面提高开展任职教育的质量效果。

(一)智慧课堂的组成结构

目前国内的智慧课堂建设普遍以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即时互动、情境感知五个维度为模板,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环境构建系统主要是对教学空间布局和环境装饰进行优化处理,营造适宜的研讨教学环境。内容呈现系统主要用来展示教师讲解和开展互动教学。智能录播系统主要负责采集课堂音视频并进行相应处理,为后期回放、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智慧教学系统主要用来对学生信息、考试成绩、试题库、作业信息、答疑信息等专题信息数据库和相应软件进行管理;智慧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学生终端管理、教学分组控制、组播/广播、文件收发、考勤监控等功能。

(二)智慧课堂的主要功能

一是智能环境管控。根据系统设置自动调整照明、空调等设施设备,营造舒适安静的空间氛围,排除外界干扰和环境影响。二是智能课程录播。全程自动记录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研讨情况,依据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锁定跟踪、区域特写和全域展示,实现教学记录常态化和微课、慕课智能化。三是智能课堂管理。具备远程控制学生分组、组播广播信息资源、集中管控作业收发,在线创建随堂测评等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控课堂秩序,及时了解学习进度,促进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任职教育研讨式教学对策研究

(一)系统分析学情信息,精准掌握学情变化

一是准确掌握学生信息精准画像。通过评测系统和数据库分析,对学生岗位能力、身心健康以及教学预期等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各类因素进行评测调查,为教师找准需求,做好教学设计和推荐学习资料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综合掌握能力素质精确选题。教师根据学生岗位能力和目标需求通过教学平台推荐和发布学习资源,如学习任务单、音视频、PPT、预习测验等资料,学生通过学生机等学习终端登录学习平台进行课前学习,教学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全程跟踪学习进度科学评判。教师全程跟踪监测学生在各环节的成绩信息和学习情况,一手掌握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薄弱环节,可以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辅导资料,帮助学生消除短板弱项,确保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客观公正评判学生能力素质。

(二)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一是在空间布局上拉近师生距离。采用活动式或组合式桌椅,根据需要自由摆放、组合拼接成小组或集体学习环境,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感和团体协作感,便于教师巡视小组研讨,调控各教学小组的开展进度,在空间布局上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和开放自主。

二是在技术应用上侧重协作探究。学习管理平台和大尺寸多点触控屏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思想观点和操作流程,激发思想碰撞和主动交流,教师可以随时加入进去指导强化组内合作,推进小组之间的协作竞争,使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下的学生能够充分分享外化知识观点,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体验;引入动作捕捉软件和录/导播系统帮助教师更加直观的演示动作技术要领,引导学生分析纠正错误操作和孤僻动作,让学生在观摩和实践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智能考勤、富媒体资源、短焦投影仪、全向高清摄像机、定向拾音设备、高速互联网络等信息化应用都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给学生带来更便捷丰富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三)拓展多维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借助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在学生学习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交流,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

利用跨域多端的教学管理系统推送、共享信息资源,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在校园内任意地点,任意时段都可以自主学习,及时与教师建立联系,得到辅导和答疑,也可以通过端对端互联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下一步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智能录播与交互技术,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使学生在不影响教师授课的情况下,随时以影像、音频、文档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问交流,及时将需求发送给教师,保证了交流的即时性和思维的延续性,既不影响授课进度又能够保证学生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和还原。

利用互动展示系统共享资源、创立小组、开展研讨,推动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反馈和协作交流,有效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互动,将教师的角色从滔滔不绝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使团队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易操作、易实现的教学模式。利用分屏监控系统全面关注到每个团队及团队中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和争论等生成性信息,即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及时纠正小组研讨方向及重点,避免各小组学习进度差异过大或偏离主题影响效果,适时调整课堂氛围,避免过于沉闷或过于活跃,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运用组屏演示系统让学生自主展示、教师讲评比对小组方案或学习成果,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自然开展对话交流,在对话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结语

随着智慧应用在校园的绽放,新技术助力智慧教室构建已成为当今教育融合发展、创新服务的新课题。对于教室智慧性的追求,不仅限于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装备和智能的系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支持教学活动的智慧开展,进而打造智慧课堂,这也是未来我们探究的重点。加强智慧教室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最终构建出一个面向未来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一个充分关注课堂主体自由、和谐发展的新型教室。


参考文献:

[1]安宁,牛爱芳,齐瑞红,贾亚刚.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48-250

[2]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第7期第23卷,5-8

[3]王瑞娥,杨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以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项目为例[J].继续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