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点工程对农村配电网优化的管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基于试点工程对农村配电网优化的管理措施探讨

谢韵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1120

摘要:本文对基于试点工程对农村配电网优化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农村配电网试点工程建设概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对策。

关键词:试点工程;农村配电网优化;概况;问题;对策

前言

电力资源是群众日常生活、企业日常生产运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因此必须确保其长期稳定供应。而配电网工程作为电力资源输送的关键性渠道之一,必须得到科学的标准化管理。考虑到当前配电网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管理应用性较弱等问题,电力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解决措施。

1.农村配电网试点工程建设概况

事实证明,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扶贫搬迁等,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加大了农网改造升级力度,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着力解决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致力于提高接纳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能力。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推动平原村机井用电全覆盖,对接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发展、农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加大中心村电网改造力度。对于西藏、新疆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则要加强农网建设攻坚,集中力量加快孤网县城的联网进程,国家明确提出要为此投资7000亿元以上,实现此类地区农网建设改造。而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工程中的一个跨环节项目,也是其中唯一的农网智能化建设综合试点项目。该项目紧密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总体目标,立足农村供电特点,研究解决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为大规模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此后,国家电网公司拓宽智能配电台区、农网配电自动化等关键技术的覆盖面,结合公司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重点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研究,突出抓好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逐步建立了农网智能化系列标准。

2.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结合国内电力行业长期发展状况看,不少电力企业存在标准化竞争意识淡薄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无法顺利大范围推广的不良结果。许多电力企业对同行优秀的标准化管理经验进行照搬照抄,忽视了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及其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吻合度,这就使得许多企业所设计的管理模式不具有可行性与适用性,因此无法起到良好的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2.2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现代化发展,许多电力企业都纷纷加大了对配网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且为此专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资源与技术人才,致力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优化,某些操作正确的企业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看,行业平均水平依然不高,且部分已经形成了初步体系规模的企业,也因为缺乏与特定管理标准相匹配的工作、技术标准,使得标准内容不够完善,各类标准彼此间的协调性严重不足,这都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改善。

2.3标准化管理应用性较弱

正如我国政策所指向的那样,促进配网管理的持续优化是电力企业必然的选择,因此必须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不断提升各类标准制度的实用价值。具体而言,设计特定的管理标准是企业前期工作,而对其进行持续的贯彻执行才是确保标准化管理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但当前不少电力企业忽视了后期的执行阶段,这就削弱了标准管理体系本应具有的现实意义,也无法使该体系中潜藏的问题在实践中暴露出来,也无法引导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后续的优化与提升,管理体系因此流于形式化。

3.提升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对策

3.1做好配电网工程技术标准的统一

在对配电网工程标准体系进行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供电公司需要将工程设计作为中心,关注其应用价值,在前期全面调查农村电网发展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城市与乡村地区各自在用电、供电方面表现的不同加以研究,进而参考城市配网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农网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农村相关管理部门要关注低压配电网标准化的普及问题,做好低压部分配网典型设计与图册的统一编制,健全低压部分技术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要对设备体系采取必要的简化措施,在前期工程设计与招投标工作中,严格遵从国网配电网工程设计章程,以此为指导进行设备选型的简化与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

3.2加快完善配电网络建设管理体系

在电力系统中如果想要使得配电网工程顺利落实,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科学完善的配电网络建设管理体系。在整体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前期用户调查过程,合理的调查规划对整体工程的设计、建设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用户的调查需求工作,才能面对用户的需求有条不紊的做出对应的供电计划,并且将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步骤进行合理规划,将管理理念深入落实到各个建设过程当中,按照规章制度落实施工工作的开展。

3.3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引进新技术

在电网的建设及后期管理过程中,先进技术不可否认是一大助力,因此农村地区要积极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等项目,试点建设省级甚至是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电子信息、电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同时,要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众创空间,促进制造业增效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府要注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电力企业适当的资金帮扶,帮助其建设完善的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设施,并且引导和鼓励外地投资等入驻本地,组织金融机构试点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此外,电力企业要抓住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机遇,科学控制其技术研发方面的成本,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农村配电网优化的管理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农村配电网试点工程建设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对策,做好配电网工程技术标准的统一 ,加快完善配电网络建设管理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引进新技术。

参考文献:

[1]沈志斌,强化标准化建设模式促进配网管理水平再提升[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181.

[2]冯国强,赵桂超,严江.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精益化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