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中的总图流线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3

医疗建筑中的总图流线设计

褚亮朋

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以黄石市第二医院职业病综合大楼及颐养楼区项目的总图流线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医疗建筑总图流线设计的特点,并对医疗建筑的总图人流,物流,车流,洁污流等流线进行了流线分析,

关键词:出入口;医疗流线;车行流线;人行流线;


前言:2019年末,在全国准备迎接2020年春节之际,肆虐全国的病毒-新冠状病毒,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场战“疫”中,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全国各地“小汤山”模式的医院,以“中国速度”短时间内建成,医院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现代大型医疗建筑作为一个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组成复杂,科室众多,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依靠他们共同作用完成医院的正常运营,因此医院功能明确,流线清晰,联系便捷,医患分流和配套便利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医院各级医疗工艺中,总图流线作为进入医院的第一级流线,本文以黄石市第二医院职业病综合大楼及颐养楼区项目为例,阐述医疗建筑命脉体系的第一步-总图流线设计。

  1. 项目概况

黄石市第二医院职业病综合大楼及颐养楼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二医院院内,属于扩建工程;本项目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设计;黄石二医院院内总用地面积61338㎡,新建综合楼建筑面积101841.5㎡,新建床位500床,原保留床位600床;新建颐养楼区建筑面积:28471.74㎡;综合楼建筑地上19层,地下2层;颐养楼区地上8层,地下2层;本项目场地地形非常复杂,高差最大达到10米,场地西高东低,成长条状展开,项目基地仅有一个短边贴近城市道路;医院内主要功能包括:为全院1100床配套服务的门(急)诊、医技、后勤等功能的新建综合大楼,原保留的住院楼,精神病专科住院楼,报告厅。

  1. 建筑布局以及基地出入口设置

建筑总平面布局原则,1、根据医院的一级工艺流线布局:将人流量大的门诊靠近城市道路,将急诊急救抢时间的模块布置在方便通达区域,并且靠近医技部分,将新建住院部分与原有住院部分相互沟通联系,并且区域相对远离城市道路,环境相对安静。2、协调新老建筑功能而规划布局:由于基地内保留部分建筑,且为住院部,将新建住院部分与保留住院部分靠近,通过内部和外部就近联系,方便患者和医生。3、根据医疗与养老建筑的功能特性区别规划,考虑医院的医养结合思路,在基地的南侧设置颐养区,颐养区有单独的出入口,相对的独立,同时与综合楼又有连廊联系,方便老年人可通过室内到达医院。4、依地势高差而规划布局,因地块高差较大,充分的利用地势高差,为地下室争取更多的改光,充分利用地下室部分,减少土方开挖量。

基地出入口设置;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医疗部分应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沿青山路,为综合楼设置两个出入口,一个为患者、家属、员工设置的车行出入口,一个为后勤以及污物出口;靠近青山路,建筑退让城市道路30米,设置门急诊出入口广场,作为医院的门急诊集散广场,为早晨患者集中就诊的人车作为缓冲,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为医院的主入口设计良好的形象,作为城市的展示面,丰富城市交通沿街立面的张度;

本项目为集医疗、教学、养老以及康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养老部分即要与医疗部分紧密的联系,保证养老区域的医疗安全性,同时作为养老康复区域,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减少嘈杂的医疗区域对养老区域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在青山路为养老区域设置两个。主要的功能布置区域以及出入口见下图:


603daf25a9ee5_html_3d40ffeb906e3115.png

  1. 建筑出入口设置

根据医疗建筑各功能区域特点以及规范的要求,医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通常设置门诊、急诊急救、住院、儿科门诊、办公、洁净物品、污物等出入口。本项目地形高差比较大,东侧靠近城市道路青山路的黄海高程标高为21.0米,西侧靠近院区内的中央公园,黄海工程为31.0米;出入口布置结合地形条件,充分利用高差变化,将各个功能块的入口设置在不同的高差面上,分散了人流,避免了人流交叉,减少交叉感染。

靠近青山路设置入口大广场,在门诊广场设置门诊主入口;在门诊广场北侧,设置宽度为5.5米的急诊专用急诊通道,可直接到达21.0标高的急诊入口,在急诊西侧设置急救入口,在基地字北侧设置急救专用通道,急救车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可停靠在急救门口,快捷直达;根据场地高程的变化,沿着北侧进入院区的主要道路,在25.5米标高位置设置儿科出入口,同时也满足了,规范要求的儿科出入口宜独立设置的要求,避免儿科门诊如成人患者就医流线交叉;沿北侧道路往西而上,30米标高依次沿建筑周边设置医技入口,药品装卸入口,静配中心入口,最南侧设置住院入口;在医院的后勤通道上,分别设置了PET病人出口,住院、门急诊污物出口;出入口充分利用了场地高差变化,设置不同功能科室的标高,相互独立,也为医院的总图流线组织提供了便利条件。

  1. 车行流线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北上广深的大型医院出现了停车难的现象,作为病人“第一”需求的停车问题,是医院总图规划设计的棘手问题,大型医院的院内车流高效组织非常的关键,也是医院正常运行和医院周边市政交通正常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医院的车流可分为:出租车流、私家车流线、急诊急救车流、员工车流、物品进出车流、消防车路线、住院车流。本项目在进行总图流线设计中,因为场地条件比较不利,在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各个条件,合理的组织黄石二院的车流组织。将进入医院的各种车流分为四大类:门急诊各类车流,住院各类车流,物品进出各类车流,员工车流以及特殊情况车流。

整个院区采用“即入即下”的车行方式,将进入院区的车辆停留时间降到最低;本项目由于靠近唯一的市政路青山路,市政路比较窄,仅有5.5米宽,首先建议业主咨询市政部门,将青山路定义为由南向北的单行路,减少双向进入院区就诊车流造成的市政路拥堵,建筑在靠近青山路退让30米,形成门诊广场,缓解城市车流的压力。

急诊急救车流:考虑120急救车的快速便捷性要求,在场地北侧设置绿色通道,急救车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到达急救门口;考虑急诊病人是24小时的,而且存在行动不便或者情况紧急的状态,在建筑北侧的立体交通的最下面一层,设置急诊通道,并设置临时停车位,便于急诊车辆临时停靠,同时在地下设置落客区,急诊车辆可以通过北侧的汽车库坡道进入地库,停好车后通过急诊电梯进入急诊就诊。

门诊车流:进入门诊的车流最多也最为复杂,将门诊车流分为“即停即走”、“即停入库”、出租车流线。“即停即走”进入院区的私家车,出租车以及各类其他的车流,放下病人就离开,并不停留的车辆,通过基地北侧的入口,进入门诊广场,放下病人,通过入口广场的单向流动路线,从基地南侧的出口出去,“即停入库”车流,通过入口广场的单向流动路线,放下病人,通过南侧的车库入口,进入车库,也可通过门口广场,进入地库,通过地下落客区,放下病人,再通过门诊专用电梯,进入门诊区域。门诊出租车流线具有车流不稳定性,突然性等特点,而且为满足病人的需求,需要出租车的短时间值守院区门口,因此在流线设计上,出租车进入门诊广场后,放下病人后,可临时停靠在入口广场周边的临时停车位,满足病人的进出院区的需求。

住院车流:住院车流主要存在住院探视、病患住院以及离院车流,患者住院主要考虑的是来自门急诊直接住院以及家属送患者入院两种情况,门急诊住院不涉及住院车流问题,本文章中暂不考虑,家属送患者入院的分为停车送患者入院和“即停即走”车流;停车入院车流通过北侧的车库出入口,直接进入车库,停车后,通过地下住院部专用电梯进入住院楼住院,“即停即走”住院车流,通过北侧的入院主通道,进入医院,停靠在住院门口,待患者进入住院楼后,车流通过医院的南侧环路,驶出院区,不走“回头路”;住院探视车流具有时间不固定性、车流比较分散、短时间停留的特点;因此本项目在住院门口设置少量的临时停车位,仅供短时间逗留的探视人流,长时间停留的车流需要在基地北侧的车库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停好车后进行探视。

员工车流:员工车流的时间点比较固定,而且医院内员工交接班均在门诊开诊前进行,因此,医院内员工车流通过北侧的车库入口,就近进入地下二层车库,机械停车库员工停车专区,减少员工车辆对院内人行的干扰。

物品进出车流:医院内的物品,分为洁净物品、污染物品、后勤物品;洁净物品通过北侧的立体交通中的上层通道,到达30米绝对标高平台,通过卸货区域进行卸货,通过药品电梯,洁净电梯,物品电梯等电梯进入医院内部各层所需要的科室。污染物品以及尸体通过南侧的后勤通道,直接通向市政路,减少院内交叉,控制感染。后勤物品可以控制时间段进行进入院区,在下午或者晚上门诊患者比较少的时候进入院区,通过北侧或者南侧的通道均可以到达北侧或者南侧的后勤电梯通道口,通过专用电梯进入医院相应的部门。

消防流线:消防流线属于紧急特殊情况的车流线,平时不使用,本项目中,考虑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医院内除了消防车流外,其他车流均不应该进入院区影响消防车,考虑本项目全楼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因此本项目在全院区内设置消防环道,且沿着建筑的主要长边,设置消防救援场地,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603daf25a9ee5_html_ff08f9493682f420.jpg

流线分析示意图

  1. 人行流线设计

医院人行流线可分为医护、患者、探视、办公等流线,本次讨论的人行流线主要是以步行或非机动车进入院区的总图流线,不包括建筑内部的三级医疗流程流线。

医护流线:医护人员主要分为门急诊、医技、住院三部分的人行流线;门急诊医护人流,可通过门诊主入口进入门诊空间,通过后区的医护电梯,进入门急诊各个区域的空间;医技的医护人员通过北侧主路进入院区,在中心广场北侧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医技的主要入口进入建筑内;住院的医护流线,通过北侧的主要流线进入医院,在住院门口的集中非机动车停车位,停车后进入住院大厅,通过专用的医护电梯进入住院的每一层。通过分散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分散布置医护出入口,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缩短工作流线。

患者流线:患者流线主要分为门诊急诊患者,住院患者,体检人员,病患儿童,通过总图流线划分,减少人员交叉,保护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和保护未患病的体检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通过市政路进入门急诊广场,直接进入门急诊空间,就这流线比较流畅且比较短,效率比较高。患病儿童通过北侧立体交通的二层交通流线,进入儿科门厅内,不与成人患者交叉;体检人流进人院区内,通过北侧的院区主路,进入体检门厅,通过体检电梯进入体检区域,避免了体检流线与其他流线的交叉。

探视流线:探视流线主要是病患家属、朋友等,开车流线详见上述车行流线,乘坐公共交通、步行、非机动车的人行流线,通过北侧的院区主路,步行或骑行至住院广场,通过住院进入住院大厅,减少与其他流线交叉和干扰。

  1. 结束语

医院是现代人生命的“起始”“终结”的神圣场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追求人性和自然,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科学、合理、便捷的流线成为医院设计的首要条件。各个流线的起于总图流线,因此在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基地出入口,建筑出入口,车流,人流,物流成为医院管理者及建筑师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