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理念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有效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基于和谐理念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有效构建研究

窦媛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育红幼儿园,江苏 泰州 225400

摘要: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能更加健康的发展,优秀的幼儿园班级文化至关重要,一个班级氛围良好的园区是保证孩子成长的重要的条件。依据上述情况,坚持和谐理念有效构建正确的健康幼儿园班级文化氛围是尤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如何有效构建和谐健康的幼儿发展氛围,力求更好推动园所文化生命力的成长与成熟。

关键词:班级文化;和谐理念;幼儿教育

引言:集体的构建过程中,其内核是独具凝聚力的班级文化构建,同样的维持一个班级良心运转的也是具有其独特内涵的班级文化,它表现在理论的构成,动态的参与以及孩子们的接收效果几方面。同时具有凝聚信心,约束规范,激励鼓舞等一系列的积极作用。而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可以说影响到幼儿童年时期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在建设幼儿园的班级文化时,应确立以和谐理念为核心,用关怀和爱心有效构建正确的文化氛围。

一、理论建设:确立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内容

1、良好的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若想体现幼儿园具有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必须要靠文化建设进行表现。幼儿园是由不同班级组成的,而幼儿在幼儿园中具体的生活场所便是班级。班级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需要让幼儿体会到家的温暖以及家所给予的安全感,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根据现在的学前教育的普遍规律,这些必然的活动以及游戏中的引导都是和谐班级风貌建设的一部分,所以构建正确健康的班级文化尤为重要,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将会影响到幼儿的一生[1]

2、确立核心理念——“和谐”理念

幼儿们在和谐班级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部分潜在的人格,现当代的社会主旋律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趋向,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文化的塑造过于成熟,对于心智刚刚发展的幼儿并不合适[2]。所以为了紧贴时代真善美的主旋律,又考虑到孩子们心智未蒙的特点,最适合作为班级健康文化核心的理念莫过于“和谐”理念。这种温和而明晰的建设目标也有利于实现与建设,在实行方面也易于做到。

同时,“和谐”氛围虽看上去过于简易和朴实,但是其渗透了社会主流中最为核心的元素,当代的文化倡导就是以建设和谐和睦的关系和氛围为基础,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最为合适且具有后续的积极影响的,以其为核心理念进行文化构建可行且合理。

二、动态建设:构建人人参与的有效文化氛围

确立了“和谐”作为核心理论基础后,就要进行最为重要的文化实际构建阶段,张洪副教授认为幼儿所认可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的动态的文化综合体便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3]。在此界定的基础上,张富洪教授明确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构成内容,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外在打造的物质环境,更离不开学生创设的心理环境。根据上述的内容情况来看,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课程教育课余活动、班级制度与乐观引导所构成。

1、显性文化建设:课程教育

幼儿园的课程教育多是为小学的课程打基础,知识性的内容只是课程教育的一部分,更多的课程教育可以放在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上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课堂上的教育,具体可以通过许多正确典型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吸收和谐文化的核心[4]

2、隐性教育建设:以精神文化为主

隐性教育并非无法直接实践的教育,而是说不以课堂和教材形式呈现的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行为,多是通过班级活动,将书本上传授的情景真实的“搬运”到现实中让幼儿进行亲身体验,这种文化彰显的主体是幼儿和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体验和情绪,及时和幼儿们沟通,树立幼儿们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动态化的构建过程。

比如开展需要孩子们团结才能完成的一些游戏;举办创意性的文艺创作活动;积极动员幼儿们去和彼此交流,交换礼物;给班级中过生日的孩子共同献上祝福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去制定班级常规。自由空间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对的,因为,班级涉及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教师应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能够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行锻炼,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相关问题规章的探讨。

3、多角度渗透文化建设:家庭式班级文化

在众多隐性教育中,构建和家庭的纽带来辅佐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这种家庭式体现在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的沟通,交流孩子的情况,明白每一个孩子的喜好和天性。另一方面是在教室中直接构建家庭式的教学氛围,创建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家庭式班级文化,把“家园”思想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也渗透到班级文化中。

比如构建温馨具有关爱的家庭气氛,从物质环境到精神环境都要营造轻松而美好的体制。可以定期举办活动,比如孩子们玩耍时的照片剪影,共同创造的手抄报内容,师生共同创造集体的班徽或者园徽,邀请父母来参加班级活动等等。

4、开展合作教育:构建家园文化建设

在新颁布的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方案中指出,幼儿园应对幼儿教育工作方向明确,而幼儿教育其中不仅仅限于在幼儿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涵盖了家长工作。因此,对于幼儿园班级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例如,幼儿园可通过组成学生家委会,在家长会及家长开放日的时间来进行家校合作教育。在这种途径下,家长不仅能更快的获取到孩子们的即时动态,还能够利用家庭的力量帮助幼儿园班级的文化建设。

三、成果检验:幼儿的接收效果以及良好实绩

班级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孩子们的接收效果以及带来的实际成绩,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文化渗透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引导。此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事物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在幼儿进行自主活动时应该对其进行恰当地引导及鼓励,让幼儿在完成完整的自我探索活动时,也能够收获自信。若要增加幼儿的文化渗透度,还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因为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互动。由于现阶段许多家长工作时间较长,对幼儿陪伴较少,所以在幼儿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让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关注了解。而开展互动性的亲子活动便是帮助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这一活动能让家长理解对于幼儿的教育及文化建设的重要,因此而改变态度。幼儿园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能够使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若要做到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情况,还需进行定期家访,在家中与家长对于幼儿的学习及心理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

四、结束语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时刻关注班级文化这个重要元素的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及生活氛围,决定着师生间能否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还对幼儿的品德个性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每个幼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为其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法策略,顺应素质教育的历史潮流,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文化建设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这需要每天在班级的各个角落不断渗透,同时文化建设也要依赖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注意言行举止,为幼儿做出良好表率。

参考文献:

[1]丁晓燕. 以和谐理念构建幼儿园班级文化的有效研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 2019.

[2]周文婕.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 2019.

[3]柳君. 打造昆韵班文化提升昆幼之底蕴--在"苏式课堂"背景下幼儿园班级文化构建[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8, 000(003):P.55-55.

[4]刘强. 基于"关爱"的幼儿园小班班级文化的建设探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