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4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

郑树鹏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已经成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核心素养的划分既包括狭义又包括广义,狭义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具有紧密联系,而广义的核心素养其渗透性和普适性极强,体现在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对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音乐艺术赏析能力的提升。本文简要说明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所具有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关键和难点,最后阐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旨在为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意识;培养路径

所谓审美意识,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与分析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包括狭义的审美意识和广义的审美意识,广义的审美意识涵盖了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感受在内的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而狭义的审美意识就是人们的个体感官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产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想象、感知等多方面,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美感经验,这既是构成审美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构成审美意识的核心[1]。赏析音乐作品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实现美感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激发与树立,建立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从而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内涵

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都存在着美,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着指导意义,既体现在改造自然方面,又体现在改造自我方面。人们在改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力量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培养审美意识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自身力量丰富与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声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声乐培养的方向应该体现在重视学生欣赏歌词美感的能力、重视学生在声乐作品的伴奏,以及旋律的美感体验能力、重视学生欣赏整个声乐作品美感方面的能力[2]。作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对词曲进行欣赏,为后续的声乐学习奠定扎实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将词曲欣赏与表演技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说起艺术,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审美”这一词汇。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与一切哲学乃至一切智慧相比,音乐具有更高的启示,参透音乐意义的人能够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彰显出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视野的拓展,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地丰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压力,通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身边人、事、物中蕴含的美与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而笑对生活,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使学生在看待世界时多一份阳光,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引。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对人良好品格的形成指引方向,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生活,洗涤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3]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关键

(一)抓住审美产生条件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体进行明确,审美客体指的是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而审美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在审美的过程中扮演着参与者、互动者的角色,可以有效刺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有效的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在教学中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紧密联系起来。与音乐有关的音乐背景、作者、演唱技巧以及歌词等方面都可以被视为审美客体。

(二)明确美感的实质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审美意识其实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识的特征户主要表现为形象直接性以及情感体验性两个方面。首先,形象直接性。审美注重对审美主体亲自感受的强调,要想更加具体、形象、直接的感受到美,就要求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这对于学生自身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其次,情感体验性。这是一种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产生的特殊心理反映,这样的审美意识具有更加鲜明地个性化特征。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以明确美感的实质特征为前提,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性,营造自主体验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4]

(三)充分运用美感产生心理因素

首先,审美感觉。所谓感觉,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要素产生的反应,感受美的途径主要包括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等,其在审美意识中的主导地位无可替代。所以,声乐教师可以将声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运用器乐来伴奏等不同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感觉的产生。

其次,审美知觉。所谓知觉,指的是个体通过多种感觉对客观事物整体表现出来的反应,理解性、选择性以及整体性是这种反应的主要特征。基于此,声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审美知觉,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声乐艺术作品来深入研究与探析,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审美视野的扩展。

再者,审美表象。所谓表象,指的是人脑中留下的针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印象,审美表象的主要权衡标准有三项,即美感特征鲜明度、数量多寡以及组合形象动态强弱。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可以结合审美表象,以以往声乐作品的赏析经验为思路,剖析新客体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5]

(四)通过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所谓联想,指的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活动,根据一个客体想到另外一个客体,联想主要分为对比联想、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等构成形式。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声乐佳作的赏析过程中进行联想,对其中的声乐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与理解。而所谓的想象则指的是主体在记忆某个客体表象的情况下再进行新形象的创造的过程,想象的构成分为两部分,即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这里的创造想象与他人描述不发生关系,只需要主体结合自己的记忆实现综合性创造。因此,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的创造,鼓励学生结合与声乐有关的表项内容的记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学生在对全新声乐作品进行创作、编排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难点

(一)无法突破传统教学理念

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大多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声乐教学的风采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对于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成效会带来不利影响。部分教师主观的进行教学,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做法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无法突破僵化的教育模式

结合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声乐教学情况来看,应用率最高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填鸭式、灌输式、模仿式的教育模式。即便有些教师能够结合相关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讲授,却最终无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僵化的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没有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学生与声乐作品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连接,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成效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三)缺乏良好的教育评价

在教书育人体系中,教育评价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声乐教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也会因此重视考试成绩的好坏,从而忽略审美意识的自主培养,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压力也会因此增加。另外,缺乏合理的教育改革活动,会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效率,对于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的构建也是十分不利的[6]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路径

要想全面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创新进取、因材施教等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将声乐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声乐知识,又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对教育理念进行转变

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对学情展开深入的研究,对学生在学习声乐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将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在开展育人活动中要始终将学生兴趣、能力以及学习基础作为出发点,提高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成效。比如:在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声乐作品,促进学生自身记忆中的表象与课堂声乐知识的完美融合,审美情感会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产生,并通过声乐语言将审美情感表现出来,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形式上出发对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行重点提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相关音乐会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表演来表现自己对声乐作品的感受,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成效的了解可以从多角度出发,比如学生的演唱技巧、表演状态、活动反馈等等,在进行后续的教学规划时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制定,力求实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意识,通过声乐教学活动使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任务的实现更加高效[7]

(二)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首先,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应该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将科学的教学模式看作是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载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的审美知觉充满理解性、选择性与整体性,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比如: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在对声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讲解前,先与学生剖析这一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价值影响等,在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将声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期间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跟唱,营造愉悦、轻松的声乐教学氛围,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情感,与声乐作品实现穿越时空的融合,促进声乐美的完美诠释,进而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再比如: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由于其已经掌握了声乐基础知识,但缺乏较高的声乐领悟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并鼓励学生将声乐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声乐作品,还可以演绎给其他学生和教师听,教师应该对学生演绎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与缺点,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方向更加明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声乐学习效率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教学目标。

针对现阶段高校声乐专业学生众多、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性且课时有限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个性化培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搜集教学资源创编出层级分明、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微课程,再上传至互联网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声乐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培养审美意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微课内容进行选择,来补充课堂内容的空缺,学生审美意识的质量也可以获得大幅度提升。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多个模块,如基础讲解、佳作赏析、随堂测试以及能力提升等等,还要针对学习内容对微课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数字化声乐教学资源要及时进行优化。另外,声乐教师应该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及时互动,掌握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做出有效解答,这对于学生个性化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创新教学模式还有利于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通过反复体验实现审美培养

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为了使学生对某一种音乐风格或某一音乐作品的作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整合同类型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与对比。要想将这种方式的优势体现出来,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搜集同一种类型或同一创作者的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对当前声乐作品的特点或演唱技巧等进行掌握[8]。比如:在识谱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总结出同类型声乐作品的谱曲规律,对声乐作品的发音规律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声乐作品的特征后,就可以完美诠释声乐作品。重视同类声乐作品的数量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熟悉。

每一位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鉴赏和演绎要有特定的时间范围和数量要求,严格的要求才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审美更加明确,找到能够引发自己兴趣的声乐作品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声乐作品的具体鉴赏及鉴赏数量应该因人而异,合理选择。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通过对一两首同类作品的鉴赏,就能够掌握这类声乐作品的特点以及演绎过程中的侧重点,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鉴赏了五首甚至十首声乐作品后,也不一定会掌握声乐作品的风格和演绎重点,这样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更好的进行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可以得到更多的激发,学生在对比同类型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既能够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又能够发现其中的差异性,避免单一认知的形成,打破审美局限性,促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对教育评价进行优化

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树立一视同仁的教育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辅助适当的批评教育评价,激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的权威性才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还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要对学生审美思想的成熟度予以高度重视,结合教育评价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中蕴含的美感进行深入的剖析,让教育评价成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再者,教师应该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遵循富有生本性的道理,评析声乐学习效果时要定性、定量,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提供明确方向,不断推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促进审美意识培养的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素质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高校就是他们最后接触的学校教育阶段,因此,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素质教育该如何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增强。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声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对声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准确的判断。通过文章的分析与阐述,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声乐教师要将培养审美意识这一教学目标融入到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刚.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J].黄河之声,2020(17):56-57.

[2]张兵.试分析在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08):138-139.

[3]杜雪.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20(03):164-165.

[4]鲁卫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20):89-90.

[5]高军强.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黄河之声,2015(06):26.

[6]莫大尼.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意识的途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0):190-192.

[7]吴姿霖.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教育,2014(04):94-95.

[8]王晓艳,尹晖.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3(34):38.

作者简介:

郑树鹏:讲师,民族男高音,声乐硕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声乐教学、演唱及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


1.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多声部训练与演唱课程在音乐表演(声乐)专业中的实践教学与研究 》编号:2019JY12

2.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0科研课题《民办高校音乐表演(声乐)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创新研究》

编号:MBXH20YB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