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浅析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杨蔡波

身份证号码: 14052219860726****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依托,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使用同样也存在些问题。为此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经济等战略目标,共同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矿山开采年限较长,对矿山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大,很难凭借某一种措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环境。我们经济迅速发展是以破坏生态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一些自然灾害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示。国家现在极力倡导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提倡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争取全方位治理矿区自然环境。针对矿区附近植被、绿化效果以及水土流失、粉尘污染等问题的具体治理,大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限度利用矿区地质资源供给国家能源需求。

1露采矿山现状

1.1露采矿山所引发的地质问题

  1. 露天进行矿山开采不但会对周边范围植被以及地质地貌的景观造成破坏,引发边坡的失稳以及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同时还会对周边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能够转变土地的性能,从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周边关键性基础设施,也会对人们正常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矿山周边人们环境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第二,露天进行矿山开采会对山体造成破坏,开采过程会破坏山体地貌,开采后会留有采石坑、挖掘面等,使得生态地质环境造成恶化。例如在进行采石场露天开采过程中,不但会对周边地质地貌景观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引发非常大的环境污染,另外也会影响到大气降水对于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在对深凹型采石场进行开采过程中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容易造成周围的地面塌陷,同时也会引发碎石场周边较为严重的粉尘污染。

1.2环境保护与矿山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些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实际,往往只重视经济利益,将矿产资源开发效益放在首位,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当中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现在我国很多矿山,规模还非常小,面对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因投入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无法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伴随矿山开发工作的日益推进,在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上产生很多新的环境地质问题,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形成恶性循环。我国目前在这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方面,总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当中,应用的保护手段还非常落后,难以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以至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凸显,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还非常的艰巨。

1.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小型矿山较多,这些小型的矿山企业,资金方面非常有限,而且在生产管理实际不重视高素质人才引进,矿山建设过程当中,致使矿坑设计很不合理,而且在采矿过程当中应用的采矿工艺较为落后,不能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开展相应的采矿工作,放大炮崩他法在采矿工作中还时常应用,由于开采方法较为落后,不能科学规范的设置保安矿柱,没有及时回填废弃矿坑,存在非常多的高陡边坡,致使矿山地质问题十分突出,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难度大幅增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和地质灾害治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技术,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情况还存在很大不足,影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导致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发生。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

2.1设计原则

在充分掌握地质灾害危害特点、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破坏特点及程度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治理工程措施必须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总原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工程治理设计以恢复生态环境为主,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建设场地周边安全。第二,工程治理设计应依山就势,重点突出;采用先进方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经济、美观和适用。第三,生物工程设计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树种为主,考虑视觉效果。

2.2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

在矿山地质开采之前,需要对矿区环境进行全面且详尽的监测工作。这样在矿区地质环境出现问题时能够有的放矢的迅速找到问题关键,及时处理。矿区地质环境的监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地质灾害进行检测;对含水层的使用情况实时监测;对矿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监测勘查。监测地质灾害工作是贯穿在整个矿区开采及使用过程中,可以采取定期检测加以不定期考察的形式让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落实到位。对含水层的破坏情况始终引起高度重视,保证矿区污染废水能够科学排放,不会引发群众的安全问题。矿区的地貌特征在勘探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亲自到达施工现场,逐一排查安全隐患并非远程指挥甚至浮于形式。矿区地质环境的检测切忌疏忽大意,最好在日常工作中端正生产安全意识,相关地质检测人员认真负责检测、勘察地质状况。如遇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必要时应该立即停止矿区开采和运送工作,务必保证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进一步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当中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当认真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采矿权人应当在相关要求下对备用金及时缴纳。开采企业应当将闭坑矿山管理工作充分做好,开采企业应当在有关要求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加强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恢复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之后,才可向有关部门提高书面验收申请。申请提交过程当中,矿山企业应当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以及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有关报告共同上交,让上级部门进行验收,此时停办矿山或者闭坑。倘若矿山企业无法达到有关部门必坑要求,不能再对其他矿山采矿权进行申请。矿山企业必须要结合矿山实际,构建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在具体矿山开采时,实施矿山开发方案应与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同步实施,对矿山开采实施阶段“三废”排放严格控制,以免矿山地质环境在矿山开采活动当中造成更大的破坏。采矿过程当中的各类废水,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处理利用,绝不可直接进行排放,矿山开采过程当中会有大量的废渣产生,矿山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对堆放场所统一设置,对矿渣中的金属含量科学的控制,确保符合排放标准,才可合理进行排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类采矿活动会引起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水环境破坏、地质灾害、景观与生态破坏等,且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与时间将远远超过矿区开采活动范围及开采年限。尤其是2000年以前,矿产资源的高强度无序开发,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废弃无主矿山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治理。

参考文献

[1]张小连,张文炤,武成周,郑疏桐,李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J].能源与环保,2020,42(10):1-6.

[2]李成,孙魁,彭捷,陈建平,高帅,郑苗苗.矿山地质环境开发式治理模式研究[J].灾害学,2020,35(04):77-84.

[3]赵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陕西建筑,2020(09):4-6.

[4]李青松.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2):43-44.

[5]武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科技风,2019(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