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鼓励自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学法指导 鼓励自主

蒋友成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尚思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活动,才能被其接受;一切教学活动,只有在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动作积极的自我调节下,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去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

  1. 旧中求新,促进迁移

古人言:“温故而知新”。授新课前常常要复习提问,教者要经过精心设计,把教师的“教”,反映在如何引导学生“学”的过程中,并注重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设计准备题为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不管是口算、笔算或板演,都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先设计了如下的题目让学生板演:

60÷30

(60×3)÷(30×3) (60×100)÷(30×100)

(60÷2)÷(20÷2) (60÷10)÷(30÷10)

板演后,提问学生:通过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一来,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学习就紧密地联系起来。

  1. 教给方法,促使“会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个好教师不应仅满足于学生能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因此,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从怎样讲清知识,转向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上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呢?

  1. 教学中,要注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应表现在精心设问,指导思维方向;巧妙点拨启思维门扉;适时琉导,排除思维障碍等。

(二)要注意指导学生看书自学。事实上,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普遍比阅读语文课本要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抓好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要求逐步能看懂课本上的插图,讲出图意,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读懂例题、说出条件和题,读懂结语等;中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的增多,对某些数学 术语有一定的了解,具在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他们看书的自觉性和方法还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读,要指出阅读的重点和思考的内容,并坚持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查,此外,也可通过读、议、讲,使学生既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又能提高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或设计阅读提纲和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或让学生在自己看书时提出问题、把握重点,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探求和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精读和深钻的习惯。

(三)重视学具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因而对知识的学习多借助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所以通过组织操作来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儿童这一认知特点。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表象,作为抽象概括的支点,这才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操作程序可以这样:第一步先选择操作对象和材料,明确操作操作目的。然后问:“要你从2捆和3根小棒里拿去8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拿的?第二步,学生自由操作,教师巡视,然后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分法的同学汇报。第三步,理解算法,将回忆操作过程与书写计过程同时进行。第四步,尝试练习31-5的计算题后,让学生再用小棒操作一下。这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通过拿、分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学生就能清楚的知道退位减法的算理。

(四)解决问题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数量关系,弄清解题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按照“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学,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导放结合,鼓励求索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任何人无法包办代替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时是否学有成效,不仅要看智力发展如何,而且要看自学、探索能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自主权”,通过导放结合,从扶到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地学习,思考和寻求知识。首先,教学内容上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余地。讲课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其次,教学方法上要启发诱导,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先把圆柱模型侧面沿高切割展开,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长方形与圆柱侧面各部分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公式。而后再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只能是长方形吗?”这就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教者再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去探究。于是学生又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作用。学生一旦从被动的位置,调整到主动求索知识的位置,就会产生对未来强烈的探求的情趣,一旦具备探索源头活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就会在人生长河中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