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子宫全切术150例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要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腹式子宫全切术 150例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要素探究

陈卓, 韩文静 *

陇县妇幼保健院, 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介绍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150例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对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办法。比较患者经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应用了心理护理办法后,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负面情绪减少,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方法对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预后有较大积极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字腹式子宫全切术;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妇科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患有子宫疾病。如果疾病严重,甚至还要切掉整个子宫。目前,子宫全切术主要有腹腔镜式阴式子宫全切术(TVH)和开腹子宫全切术(AH)两种。本文主要讨论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介绍相关心理护理体会,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选取2018年7月16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本科室收治的150例腹式子宫全切术病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6.35±8.4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116例,初中19例,小学14例,小学以下1例。患者均为需进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并被送入我院妇产科进行临床干预。全部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1.2临床资料

患者主要心理问题为:恐惧、焦虑、失眠、躁狂、依从性下降、抗拒医学干预、无法正常交流等,并有贫血、消瘦等身体不适情况出现。本次研究中全部病例均为绝经期妇女,平均绝经年龄(50.23±2.61)岁。

1.3方法

1.3.1腹子宫全切术

腹子宫全切术属于腹腔中下腹手术,指的是通过开腹手术全/次切除患者子宫。一般分为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两种。其中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良性病推崇的术式。经科学的手术规划,可以做到创面小,出血少,恢复快,保留了主骶韧带和筋膜,可以重建盆底结构。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则是全部切除宫颈,切断主骶韧带和部分阴道壁,一般适用于围绝经期,不考虑保留生育能力妇女及严重非典型增生,内膜癌和宫颈癌早期患者。

我科进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具体方法如下:(1)待麻醉穿刺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去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2 cm位,作长7 cm横切口,打开腹腔。(3)探查盆腔后,用血管钳牵引子宫角度,提升子宫于盆腔外,排垫肠管。(4)按照顺序先后切断输卵管、圆韧带、宫旁组织、宫颈动脉,缝合切断部。(5)用干纱布围绕宫颈,与阴道左侧穹隆作一横切口,延此切口切下子宫,残端用0.5 %碘伏消毒。(6)手术结束,清点器械后关闭腹腔。

1.3.2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后经常出现恐惧、悲观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医院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工作组有意识的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人性化沟通工作。具体包括:(1)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2)见到患者时面带微笑,和患者聊家长里短;(3)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帮助患者建立社交关系,鼓励患者间正常交流沟通。

1.3.3心理辅导

工作组每周对患者进行时长40~80分钟的心理辅导,具体内容有:(1)通过模拟日常生活的场景帮助患者回忆日常生活,从而提高患者正确识别、控制情绪的能力;(2)帮助患者梳理特定负面事件的归因要素,分辨出客观归因和主观情绪归因,让患者可以理解并释怀;(3)接受患者的情绪压力咨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暗示和沟通交流缓解并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

1.3.4日常行为能力恢复

在康复工作的后期,工作组重点针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恢复进行训练,目的是让患者出院后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工作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吃饭、洗漱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以降低患者对看护人员的依赖,增加患者对出院后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工作组还特别针对患者的社会能力进行培训,让患者出院后能保证正常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更好的与家人团聚。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标准化P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90项症状校核表(SCL-90一般症状指数)以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指数)来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Barthel指数和MMSE指数越高,说明患者认知能力越好,SCL-90一般症状指数越低,说明心理问题越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经干预后的心理学相关指标对比

在护理2个月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MMSE指数有明显提高,说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好转,日常生活能力提高;SCL-90一般症状指数大幅度下降,说明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减少。


表1 患者经干预后的心理学相关指标对比量表[x±s]

类别

Barthel指数

SCL-90一般症状指数

MMSE指数

护理前(n=150)

23.65±4.36

59.21±6.69

10.32±2.78

护理后(n=150)

59.72±8.27

11.05±0.82

33.25±3.32

t

25.262

46.855

34.724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本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在出院回归社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尤其以无法应对基本的家庭生活、人际交流为最。传统的阴式子宫全切术限定子宫体积应低于12孕周,这主要受限于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材。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大子宫阴式全切术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大子宫状况下手术出血量多,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对患者而言,往往会对手术感到恐惧和焦虑,造成心理问题。

本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治疗中没能将心理压力得到较好的释放,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增加,造成心理障碍。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是一种颇有实效恢复患者社会能力的方法,患者经干预后心态转向乐观、积极、平静等正向状态,猜疑、躁狂、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明显减少。患者的心态控制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回归社会时遭遇的阻碍更低。除此之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患者经干预后可加强医疗依从性,表现出愿意配合治疗、用药的状态,对后遗症的治愈也有积极影响。这种心理上的正面促进作用可反馈在生理层面上,让患者的受损机能进一步恢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包含心理看护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对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看护工作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建.腹式子宫全切术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93-194.

[2]黄泽俊.强化心理干预在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89-90.

[3]徐琳,周争立,单朝屏,杨映芳.心理干预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03):56-59.

[4]周争立,徐琳,单朝屏,杨映芳.心理干预改善45岁以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3(06):416-420.

[5]徐琳,周争立,申亚虹,杨映芳.45岁以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障碍研究[J].云南医药,2003(04):270-273.

[6]周争立. 心理干预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