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效果

刘宇虹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各35例。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同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4周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孕妇并发症发生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均为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干预可使其血糖水平得以平稳,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进而改善母婴结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应用价值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与孕妇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基因等均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1]。临床资料显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发生率可达到孕妇总数量10%左右,若未对血糖水平进行及时控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分娩结局[2]。为此,应给予此类孕妇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平稳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母婴结局得以改善。本院将7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进行分组研究,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其应用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本院产科门诊接收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70例作为此次研究代表,2019年5月-2020年5月为其纳入时间。依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研究组为其组名,每组孕妇35例。对照组孕妇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28.96±1.21)岁,研究组孕妇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28.93±1.19)岁。将两组孕妇基线信息进行对比,P>0.05为其差异值,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为孕妇讲解糖耐量异常相关知识,对孕妇饮食、运动等进行相应指导,叮嘱孕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①健康宣教:将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发病原因、预防方式、控制血糖方法等相关知识为孕妇进行宣讲,使其了解,不能快速使血糖平稳对胎儿及自身影响较大,进而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加快血糖转归时间;②心理干预:由于孕妇对自身疾病认知度较低,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伴随疾病的产生而出现,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孕妇心理状态,根据其不同心理情绪与产生原因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心理疏导,使其负性心理得以缓解,同时,告知家属多多给予孕妇鼓励与支持,使其依从性得以提升,从而保证母婴平安;③饮食干预:将食物热量表发放于孕妇,叮嘱其每天测量体重,并根据体重控制热量摄入,保证热量摄入标准,告知孕妇饮食应粗细粮搭配进食,多食用绿色蔬菜与含糖量较低水果,每天保证少量多餐;④运动干预:告知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应进行适量运动,如:广播体操、散步、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将更多的营养输送至胎盘,与此同时,孕妇在运动过程中,胎儿会随之运动,对其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每天运动时间控制在餐后90分钟左右,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⑤血糖监测:每3天检测孕妇血糖一次,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分析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并对护理内容进行针对性整改。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血糖水平变化;②观察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等。

1.4统计学

此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血糖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值说明构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

组间孕妇干预前,血糖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1。

表1 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4周后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研究组

35

4.49±0.43

6.24±0.74

4.16±0.18

6.05±0.62

对照组

35

4.51±0.45

6.18±0.79

4.87±0.48

7.15±0.17

t


0.190

0.327

8.193

10.122

P值


0.424

0.372

0.000

0.000

2.2并发症

对照组2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5.8%,差异显著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妊娠高血压

妊娠糖尿病

早产

胎膜早破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1(2.9%)

1(2.9%)

0(0.0%)

0(0.0%)

2(5.8%)

对照组

35

2(5.8%)

3(8.6%)

1(2.8%)

1(2.8%)

7(20%)

X2






4.554

P值






0.033

3讨论

伴随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逐渐呈增多趋势。孕妇此时还未达到妊娠糖尿病阶段,但在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情况下,妊娠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母婴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3]。为此,早期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具有现实意义。

门诊优质护理干预是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护理服务,健康宣教可有效促进孕妇对自身疾病知识认知度,进而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孕妇负性心理,提升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母婴结局改善,饮食、运动干预可纠正孕妇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机体营养吸收,增强抵抗力,促进胎盘吸收影响,血糖监测的实施,可明确孕妇血糖水平变化,对血糖改善效果不佳人员给予针对性干预,促进其血糖稳定。

综上所述:将优质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真.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31-133.

[2]杜泽莉.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1):40-42,46.

[3]杜丽芳.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新疆医学,2019,49(7):73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