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微创手术技术的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2

胸部微创手术技术的改进

曲双希 宫继权 沈志文 赵迎鸿 李君

黑龙江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与传统组。每组15例。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传统组实施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单孔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胸腔积液,单孔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0,与传统组的13.33%、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疾病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相比更具优势,术后引流量大大减少,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引言:

本文分析单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病例筛选的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筛选30例本院胸外科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筛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与传统组,每组15例。单孔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4.17±5.96)岁。传统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3.25±6.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符合肺部疾病诊断标准;②肺部肿瘤属早期,无远处转移;③患者有一定耐受能力,无麻醉和腹腔镜手术禁忌;④患者语言能力正常,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⑤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近期发生脑血管意外;②合并严重心肾功能障碍;③存在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④机体不能耐受手术。

1.3方法

患者人院后接受相关的检查,明确为肺部疾病后入组。两组患者均针对疾病予以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术前帮助患者进行充足准备,进行肺功能、影像学、血尿常规等各项检查,评估耐受能力。

1.3.1传统组:实施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具体方法:予以双腔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进行肺单侧通气,指导患者保持健侧卧位,选择患者腋中线第7-8肋间4cm左右局部行小切口,将之作为观察孔。利用手指对胸腔进行探查掌握粘连是否明显,明确粘连不明显后将胸腔镜置入,利用胸腔镜在完成操作孔(1-2)的建立,将手术器械置入。在显示屏幕的辅助下完成病变处理操作。针对恶性肺部肿瘤患者,实施过程在与病灶相距>1cm的部位利用腔镜切割缝合器(直线型)进行局部组织切割,实施肺楔形切除术,再由操作孔将标本取出,若有需要,实施切除淋巴结操作。

1.3.2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具体方法:予以双腔气管插管,实施静脉复合吸人麻醉,进行肺单侧通气,指导患者保持健侧卧位,选择患者的腋中线、腋前线及第4-5-6肋间合适部位做切口(长度4cm左右),将之用作观察与操作孔,利用手指对胸腔进行探查掌握粘连是否明显,明确粘连不明显后将胸腔镜置人,对胸腔状况进行探查,掌握肺叶裂隙发育状况和具体的粘连情况,利用超声刀、电凝钩等器械以“单向式”理念对肺叶进行分离,通过吸引器、电凝钩配合实施无血化游离,尽可能将器械的应用减少,处理血管过程,尽可能利用血管夹辅助或实施结扎操作,注意操作全程的保护工作,避免切口受到污染。肺癌患者若有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操作。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单孔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胸腔积液,单孔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0,与传统组的13.33%、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肺部疾病是临床高发疾病,尤其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环境越发恶劣,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肺部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肺部疾病的病灶部位特殊,此类患者诊治过程中还需遵循早明确、早治疗、早清除的原则,避免引起更加严重后果。实施开放式手术往往造成较大创伤,有较长的切口愈合时间,增加了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完善,给临床治疗肺部疾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术式操作更加简单、更加准确、创伤更小。近年来内镜设备、微创术式有飞跃式发展,适应证、安全性均有显著增,也促进了临床手术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化,而胸腔镜相关的微创术式在肺部疾病过程应用也非常广泛。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是治疗肺部疾病传统术式,而单孔胸腔镜手术则是新型的胸腔镜微创术式,与西班牙学者2011年首次完成,近年来该术式已在我国普及,也逐渐有标准化的流程形成,且获得了患者认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手术风险,该术式减少了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本文结果显示:单孔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胸腔积液,单孔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0,与传统组的13.33%、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值得肯定。

单孔胸腔镜操作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主要与单孔操作相比传统的胸腔镜操作将专门观察孔及背侧副操作孔取消,有效的避免术中对神经、肌肉等牵拉、损伤等问题;同时切口的位置取腋前线第5肋间,其具有较7-8肋间神经血管较少,肌肉层少,肋间隙较宽等优势,进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肺部疾病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更具优势。

表格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术后第一天引流量(ml)

手术时长(min)

置管时间(d)

住院时间(d)

单孔组

15

21.17±2.39

169±15.49

4.95±1.45

8.87±2.25

传统组

15

35.44±3.27

218.80±22.64

6.82±2.35

13.52±3.75

t


13.645

6.953

2.623

4.118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

表格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

皮下气肿

感染

单孔组

15

1(6.67)

0

传统组

15

2(13.33)

1(6.67)


0.3710

1.034

p


>0.05

>0.05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