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64例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体会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白血病患者 64例应用改良的 PICC的护理体会建议

李影 姜艳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11602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ICC运用在白血病患者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改良PICC,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改良PICC的白血病患者中,可以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改良PICC;白血病;针对性护理

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以各器官浸润、感染、贫血以及出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治疗白血病时,化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可损伤外周血管,不仅影响静脉穿刺,还会使患者痛苦增加,无法获得满意效果[1]。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顺利完成化疗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在传统PICC置管中,运用较大的穿刺针型号,若患者血管条件不理想,则会降低穿刺成功率。而改良PICC置管的穿刺针较细,利用导丝将带扩张器的撕裂性血管鞘置入,经插管鞘将PICC导管送入的一种方法,能够使PICC置管成功率提高,但是对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改良PICC的白血病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置管时间20-450d,平均(233.5±80.7)d,年龄15-65岁,平均(39.6±11.2)岁,其中12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观察组置管时间22-453d,平均(233.6±80.9)d,年龄16-66岁,平均(39.7±11.3)岁,其中11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比如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等,置管后,为了避免局部渗血,应该按压局部一段时间,一般为30min;置管后24h,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对薄膜进行更换,并且给予患者脂肪乳营养物质、血液制品输入后,要运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保持导管通畅。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①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于置管后1周内,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观察,查看有无红肿、渗血以及渗液等,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提重物,待穿刺部位没有渗血时,可以适当活动上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②局部渗血。穿刺后,将按压时间延长,运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如果出现渗血,则将云南白药或凝血酶粉加入纱布上,并且在进行输液、消毒等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能左右牵拉导管;③堵管。输液前后,运用生理盐水20ml进行冲管,采用两步法,其中前15ml行脉冲式冲管,而后5ml边推注边旋转退出注射器,确保形成可来福接头正压。如果完全堵管或液体滴注不畅,则运用含5000U尿激酶2ml回抽后,运用负压在管内注入药液,确保导管通常。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堵管、局部渗血以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且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情况,有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32)

11(34.38)

15(46.88)

6(18.75)

26(81.25)

观察组(n=32)

21(65.63)

10(31.25)

1(3.13)

31(96.87)

X2




10.863

P值




<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机械性静脉炎

局部渗血

堵管

发生率

对照组(n=32)

2(6.25)

3(9.38)

1(3.13)

6(18.75)

观察组(n=32)

1(3.13)

1(3.13)

0(0.0)

2(6.25)

X2




6.408

P值




<0.05

  1. 讨论

PICC置管因为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以及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在长期静脉治疗如肿瘤化疗、静脉营养等患者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传统PICC置管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低,需要反复穿刺,损伤外周静脉,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治疗效果[2]。而改良PICC置管可以简化操作步骤,避免损伤外周静脉血管,提高置管成功率[3]。同时,在针对性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结合置管要求,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保持导管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同时,出院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诱发因素,从而确保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白血病患者改良PICC置管治疗时,再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艳,侯春凤,刘宝丽. 72例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PICC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120.


[2]李志芳,杨晓灵,彭文娟,武春红. 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体会[J]. 肿瘤药学,2012,2(02):157-159.


[3]潘晓红,刘卫权,李雪萍,王超. PICC置管塞改良丁格技术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39-340.


[4]权小香,权燕,陈燕丹,谢泽曼,吴北燕.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4):176-178.


[5]权小香,权燕,陈燕丹,谢泽曼,吴北燕. 白血病患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应用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