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泽珍拉姆

色达县藏医院 626600

摘要:藏医真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反复、缠绵不愈、致残率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藏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反应,且具见效快、疗效显著、维持时间长等优势。

关键词:藏医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体会

一、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藏医认为饮食进入胃,经过消化,精微被生化成血液,血之糟粕生化成胆汁积胆腑,胆汁又分精华与精柏,其中精华生化为黄水。黄水偏布于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肢体各关节,黄水在生理方面起着润滑关节,调节水液等作用。当风寒湿热之邪和饮食不当(伤胃)时,七种物质的代谢功能紊乱,黄水在人体关内扩散或凝结,对关节造破坏,使“培根”粘合功能失调,导致关节病变。当人体胃气不盛,如受寒、饮食不当、身患流感、各种热症、失血等原因,体内“隆”、“ 赤巴”、“ 培根”相乘相生、相约相克的平衡状态被坏,同时,与“隆”、“ 赤巴”、“ 培根”密切联系的三种胃阳的功能状态受到破坏,致使因此而化生的食物精华不纯净,不纯净的食物精华人肝化生血液时,便生成太多的不纯坏血,这些坏血不能进行正常的血液循环,便入胆化为劣质胆汁,而劣质胆汁化生过量的劣质黄水。不纯净且过量的劣质黄水积于各关节,便腐蚀关节、肌肉、骨骼和筋脉,引起关节红、肿、胀、痛等炎症反应。由于胆汁化生了过量黄水,致使全身处于水湿之气强盛的潮湿状态,当

外界气候阴潮时,加重了机体的水湿之气,引起真布病的发作。

二、真布病的症状

常时寒颤,周身或部分关节疼痛,肿胀,肌肉酸痛,肌肉萎缩;盗汗,周身关节及肌腱僵硬,活动受限;四肢无力,四肢关节游走性痛,疼痛敏感。

脉诊:脉细而沉数。

尿诊:尿象红色或偏黄。

热性真布:

因黑黄水病变所致,具有真布病的共有症状外,症见热偏盛,口渴,肌肤色黑,骨骼灼热,肌肉消瘦,四肢关节疼痛,肌肉肿胀或干枯,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脉诊:数而弦滑。

尿诊:尿象暗红或红色,沉渣与悬浮物多。

寒性真布:

因黄水病变所致,具有真布病的共有症状外,症见寒盛;四肢麻木;关节骨折样刺痛,根据天气变化而病情随之变化,气候变冷时病情加重。

脉诊:沉弱而细慢。

尿诊:尿象呈青黄色而泡沫多,沉渣与悬浮物较少。

三、真布病的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标准和1987年ARA修订标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第2卷,第2期。

(1)关节及其关节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以上)。

(2)手关节炎(6周以上):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中,至少有一个区域肿胀。

(3)三个或三个以上关节炎(6周以上):被医生所看到的14个关节区(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中,至少3个关节区域有软组织或积液。

(4)对称性关节炎(6周以上):同时累及左右两侧相同的关节区(如近端指间、掌指关节和指趾关节)受累,但并不要求绝对对称。

(5)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骨突起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旁的皮下结节。

(6)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无论何种检测方法都应有对照,即该方法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小于5%。

(7)X线片改变:后前位手和腕关节x线片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包括侵蚀样变,或关节局部或其邻近有明显骨质脱钙(仅有骨性关节炎样改变不够)。以上7条中满足4条以上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备:血沉>20㎜/H(Westergen,s法);类风湿因子阳性(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C-反应蛋白>8200ng(免疫乳胶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条件之一者,诊断为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实验室及影象诊断标准

(1)血沉﹤20㎜/h(Westergen,s法)。

(2)类风湿因子阳性﹤20IU/ml(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3)C-反应蛋白﹤0-0.8mg/dl(免疫比浊法)。

(4)ⅹ线拍片呈类风湿样改变。

四、藏医对真布病的治疗

根据藏医药学“温者清之、凉者温之”,三因平衡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治疗。

1.饮食:藏医认为有规律的饮食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又可对疾病起治疗作用。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以“温者清之,凉者温之”为原则,根据疾病的寒热,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治疗。一般而言,真木嘎布宜用苡米、黑豆、白米的稀饭、白青稞糌粑、牦雌牛酸奶及酪浆、开水、淡茶等。

2.起居:在治疗疗程内,原则上不准让患者去室外,以避风寒。在室内保暖,并适当进行必要的功能活动。

3.药物内服:石榴健胃丸(院内制剂)能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有助于精华与糟粕的分解。用于消化不良及胃火亏虚。口服,一次7丸(每丸0.2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二十五味儿茶丸(院内制剂)能祛风除痹、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白脉病、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变形、四肢僵硬、黄水病及“冈巴”病等。口服,一次7丸(每丸0.2克),一日2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尼穷丸(院内制剂)能温肾除痹、消炎止痛。用于腰膝冷痛、双下肢无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日1次,一次5丸(每丸0.2克)。夏萨十五味乳鹏丸(院内制剂)能消炎止痛、干黄水。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痹症、黄水积聚等。口服一次5丸(每丸0.2克),一日1次,嚼碎后温开水送服。

4.外治疗法:以藏药浴为主要手段,辅助其它外治疗法进行治疗。

1、藏药浴:藏医寒热辨证配置药物后,煎汁入浴盆后自然降温,在适温时入浴全身浸泡,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浴后卧热炕发汗5—10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2、推拿按摩:辨证运用推拿疗法,主要在病痛区及四肢位,每日浴后2次。

3、缚浴:局部辨证每次浴后运用缚浴疗法,7天为一疗程。

4、火灸:药浴一疗程治疗结束时,运用放血或火灸疗法,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寒性真布病运用艾灸:选阿氏穴施灸,特别是趋于变形的关节部位,每天灸1次,每次灸不超过16柱。共灸2天。

5、涂擦:每次药浴发汗结束后,用二十五味阿巍散全身涂擦。每日1次,7天一疗程。

6、角罐:选关节积水肿胀部位进行拔罐梅花针针刺,再拔罐放血1次。中重度拔罐2次。

参考文献

[1]旦正才旦,徐晓珊.探究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安全性观察[J]。

[2]王胜平.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

[3]彭毛多杰,增太吉.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4]端知加.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疗法疗效观察[J].引文版:医药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