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困难下诞生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1

重重困难下诞生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

文 /杨亮亮





1944年 1月,随着整风运动进行,党中央提出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干部中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伟大理论,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晋察冀日报社主编邓拓在党中央和晋察冀革命根据地邀请下编撰《毛泽东选集》第一版。

炮火连天战争年代,在敌人经济、军事重重封锁下,物资供应成最大问题。印刷用的白纸很难买到,为节约物资报社自行造纸,省出白纸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根据党中央要求,晋察冀革命根据地6月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务必在会前赶印出来,使参加会议的人手一份。

这让本来落后的条件雪上加霜,为了不出错误,保证印刷质量不延时出版。工人加班加点从装帧、设计版式、牌子选用、字体甄别、装订铜膜、印刷工艺,直至纸张材料等方方面面提出严格要求。

当时国家还没有推行简化字和废除异体字,分批分次整理需要统一的用字和用词有六十多种。都要整理、编辑好提出申请,出版委员会审定通过后再使用。认真校对、誊清保证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不出错,采取多次核对和外聘专家校勘相结合。校对好一批运走一批稿件,重新校对下一批,校对好发往印刷厂印刷。

印刷车间没有电靠人工轮换摇大轮,炎热的夏天,工人们光着膀子,赤背穿大板裤一步一步向前移动摇大轮。汗水不停的从额头、眼睛里流过,眼睛蜇得来不及擦汗水,手巾全浸透了,嘴里咸咸的全是自己汗水味,很多人热得中暑。有一个20来岁外地小伙子李波晕倒了,经过赤脚医生紧急救治,李波终于醒过来。他嘴角炸皮裂开很深口子痛苦张嘴说:“我不想摇大轮,太热太累,我想回家,”李波说完嚎啕大哭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劝李波说:“你回去怎么挣钱,在这里管吃管住大家互相照应,咬咬牙强忍着酷热坚持,过段时间就好了。”晚上印刷的时候,他们挤在一起点麻油大碗灯,一天一夜下来一个都不认识一个,只看到他们眼睛在动,吐痰是黑的。工人首领李阳坚定说:“毛主席是我们救星带领我们迎解放,土地分配到个人不受地主剥削,这点苦不算什么。”

装订用红、蓝稠子都是从敌占区费尽九牛二虎找来的,手工锁线技术和布面烫金技术很少有人会做。今天在这个村,明天在那店,后天在这个印刷厂,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啃点干粮、喝口水,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五公里外找到锁线技术和布面烫金技术的专业手工艺人。

手把手教授,步骤扎实。很多没有拿过针的新人连穿针引线都困难,专业技术师傅一遍又一遍示范扎针、花纹具体操作,大家不怕麻烦熟能生巧。十来天以后,工人们渐渐掌握这两门技术不再觉得难于上青天了。

《毛泽东选集》精装本是用草板纸裱装,主编邓拓和晋察冀日报画报负责人沙飞商议,毛泽东铜像烫金没有金片就用铜沫代替,没有烫金机就用手机代替。在手搬机下生起木炭火把转盘烤热,再用手搬机烫出金光闪闪“毛泽东选集”五个大字。

《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终于在重重困难中于1944年6月如期系统、完整出版了,分为五册,小32开,785页,五个分卷,29篇文章,46万多字。

《毛泽东选集》第一版为当时革命前进提供了方向,特殊历史价值和重大指导意义是毛泽东在革命多个时期重要著作,毛泽东思想集大成者,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书籍之一。

生活中,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迎难而上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只要持续的努力奋斗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前进的步伐,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坚持不懈终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