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1

麻醉深度是什么意思,有何意义?

游文丽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麻醉科 四川 邛崃 611530

麻醉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的时候,时常会有忐忑不安的病员问到“老师,我做手术的时候不会痛吧?”、“老师,麻醉了该不会醒不来吧?”“老师,我父亲身体不好,能麻醉吗?”。其实,这些问题围绕的都是一个话题——麻醉深度的控制。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凭借现代高科技的监测手段,把病人的麻醉深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让患者该睡的时候睡,该醒的时候醒,充分享受精准麻醉带来的舒适,以上的疑问就都无需担心。那么,麻醉医生到底是怎么对麻醉深度进行控制的呢?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麻醉深度,它又有何意义,解答大家心中疑惑,更好地配合治疗。

一、麻醉深度的认识

目前,全身麻醉大多是指通过静脉或者吸入的全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使机体意识消失,无疼痛和体动,以及顺性遗忘等一系列状态。麻醉深度是指麻醉中的患者在伤害性刺激比如外科手术的刺激下,所表现出的意识、呼吸 、循环的抑制程度以及其他脏器的应激反应的程度。麻醉药对机体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麻醉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准确的评估,对手术类型要熟练掌握,才能有的放矢地运用我们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把药物用到精准。既要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同时对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又要保证患者及时清醒。

二、如何控制麻醉深度?

日常的麻醉工作中,麻醉医生都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这也要求我们的患者在术前一定要在病室等待我们的麻醉医生,积极配合麻醉老师的病史采集和查体,这有利于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麻醉方案。从麻醉诱导开始,麻醉医生让患者从清醒进入睡眠,这个过程医生会呼唤病人,用手指轻触病人的睫毛看其反应,观察呼吸是否消失等。随着麻醉的进一步加深,医生会抬起病人的下颌骨感受骨骼肌的张力。这些对麻醉深度的简单判断是不需要仪器就可以完成的。但同时,麻醉医生也会密切的观察监护仪上的各项参数,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来掌握患者的状态,进而有效地控制麻醉深度。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程度受原发性疾病、药物类别和手术刺激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保证麻醉深度的准确及患者的安全,既要有经验的判断,又要借助相关监测指标来综合分析。近年来研究发展了一些监测技术和指标

1、肌松的监测

肌松监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可通过肌肉松弛TOF值来决定气管插管时间和术毕拔管时间,同时让肌松程度满足手术的需求。对术中患者的肌松监测能有效预防肌松药可能引起的术后呼吸抑制问题。

2、意识的监测

全身麻醉是让患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术中知晓是一种伤害性的刺激,甚至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里创伤。过深的麻醉也会给患者带来意识和呼吸循环的过度抑制甚至会危及生命。意识的监测是无法直接测量的,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对刺激的反应、血压的变化、、心电图心率的变异性来判断。近年来BIS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术中知晓,同时为危重患者的用药提供了指导。BIS监测技术是通过把不同镇静水平的脑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得出量化的指标,麻醉医生可以根据这种数字化的指标来判断麻醉深度。一般来说BIS值可以这样认定:低于40为过度抑制,40-60麻醉抑制状态,60-80为镇静状态,80-100为清醒状态。

3、应激反应的监测

麻醉深度还表现为机体对应激反应的程度。过浅和过深可以表现为应激反应的增强或低下:循环系统兴奋或抑制、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等。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

麻醉深度的监测就是要让患者处于理想的麻醉状态。这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尤为重要:危重患者、老年患者、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既要满足外科手术的麻醉深度,又要使患者的生理机能不受太大的打击,这对麻醉医生是不小的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有效使用,麻醉技术也日趋完善,具有极高的安全性。监测技术可以对麻醉深度监测,借助BIS来掌控患者真实的麻醉状态,也可以通过听觉诱发电位来检测麻醉深度,及时调节应对手术中所需的麻醉深度,选用最佳用药量,避免术中知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