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02
/ 2

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

娄洋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0例出现伪心律失常、伪基线漂移;伪低电压率、伪ST段改变率均为1.92%,数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P<0.05)。结论 临床上为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诊断结果。降低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动态心电图伪差

临床上,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为机体脂类物质出现代谢紊乱。由此,会在机体的动脉内膜上出现白色斑块的堆积。患者在出现冠心病后,具有血流不畅、心脏缺血、心绞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有研究也显示[1],患者的生活习惯会对冠心病的发病造成较大影响。如:大量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增加等因素,均会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临床上,需不断强化冠心病的诊断,以便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患24例、女患28例。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56.31±2.94)岁。病情分级:I级35例,Ⅱ级10例,Ⅲ级7例。干预组中,男患25例、女患27例。年龄为39-75岁,平均年龄(54.97±3.14)岁。病情分级:I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9例。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按照科室相关流程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引导患者配合检查流程的进行。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分为:(1)强化护士对心电图的认识,为其培训心电图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知识。(2)从患者自身出发,为其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从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出发,向其讲解接受心电图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而后,护理人员需结合病历来收集、统计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来为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健康教育。(3)患者在接受心电图检查之前,重点为患者讲解心电图监测的过程、方法。如:避免在检查之前进行扩胸、上举等激烈运动,且在穿着上还需特别提醒,防止衣物表面出现静电。同时,护士还需通知患者 再检查前进行沐浴,而后使用浓度为95%的乙醇擦拭粘贴电极片的区域皮肤。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评价内容分为:伪心律失常、伪低电压、伪ST段改变与伪基线漂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0例出现伪心律失常、伪基线漂移;伪低电压率、伪ST段改变率均为1.92%,数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伪心律失常

伪低电压

伪ST段改变

伪基线漂移

干预组

52

0

1(1.92)

1(1.92)

0

对照组

52

1(1.92)

3(5.78)

2(3.85)

1(1.92)

X2


4.523

4.017

5.064

4.77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目前来说,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各类疾病的诊断均有较大作用。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24小时提供受检者的动态心电活动信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中。而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检查结果,提升临床误诊发生率[2]。而动态心电图伪差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护士操作不当等。伪差的发生,降低了诊断的准确率,让临床监测结果不够完整、详尽。而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为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有效预防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情况发生[3]。综合护理,也避免了操作人员过多,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尽可能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发生伪差。不仅可以提升临床诊断有效性,也让医师的分析速度更加迅速。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0例患者出现伪心律失常、伪基线漂移;伪低电压率、伪ST段改变率均为1.92%,数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P<0.05)。这一结果显示出,通过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让患者以更合适的状态接受心电图检查。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综上所述,临床上为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诊断结果。降低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瑶, 郑梅.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理,临床症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 033(023):4044-4048.

[2]严露, 顾则娟.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发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036(012):2487-2489.

[3]申荣. 动机性访谈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018(008):1449-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