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影响

于洋

南京市浦口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31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时段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采纳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常规护理41例(归入对照组),综合护理41例(归入研究组),对比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更低,生活质量NHP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其不良心理应激,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及疾病康复,提高预后。

关键词:综合护理;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指缺血性卒中,是脑组织局部血流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组织软化、坏死,同时伴有偏瘫、失语等相关部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急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群体,致残及病死风险极大,多数预后不良,并发症多,加之患者因发病突然、自身缺乏认知、认知障碍、肢体偏瘫等,从而引起较大的心理障碍,影响疾病治疗。因此临床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样本对象,评估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时段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采纳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研究组41例,男女比25:16,年龄最小42岁,最大80岁,均值(62.26±5.34)岁。对照组41例,男女比27:14,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均值(62.42±5.4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对生命体征指标及病情变化的密切监测,开展定向力、翻身等功能性锻炼。

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及精神障碍,情绪消极悲观,对此需根据患者认知、心理状态、合并症、肢体损伤程度等,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加强护患沟通,采取认知教育、放松疗法、语言安慰与鼓励、运动疗法等,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疾病康复信心,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2)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合理调节温湿度,长期卧床者给予定期翻身按摩,日常保持床铺平整,不可拖拉拽患者,以防皮肤损伤、压疮等。3)饮食护理,制定合理膳食方案,以高维生素、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严格控制脂肪、热量、糖分摄入量,多饮水;针对无法进食者给予鼻饲营养。4)康复护理,脑梗死48h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开展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康复量;鼓励或诱导患者说话,纠正其发音,并配合针刺治疗,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实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并配合康复治疗仪,指导患者进行吃饭、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肢穴位定期按摩,并使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纳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 评测,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重。

生活质量:采纳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6013c131d0837_html_52253bf52f86a548.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研究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SAS、SDS评分对比(6013c131d0837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对照组(n=41)

46.52±2.96

45.61±2.82

研究组(n=41)

41.02±2.47

41.75±2.84

T

9.135

6.175

P

<0.01

<0.01

2.2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NHP评分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6013c131d0837_html_96df7794958a6bef.gif,分

组别

饮食

精神

睡眠

日常生活能力

对照组(n=41)

63.25±4.39

60.19±4.27

68.43±5.02

62.13±4.75

研究组(n=41)

68.49±4.86

66.62±4.45

73.52±5.32

68.94±5.18

T

5.123

6.675

4.455

6.204

P

<0.01

<0.01

<0.01

<0.01

3讨论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背景下,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生群体呈不断扩大趋势。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更大,与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有关。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其致病因素有微血管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性反应等,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1]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肢体活动障碍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强化护患沟通,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恢复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并开展功能性锻炼,促进其机体功能得以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更低,生活质量NHP评分更高(P<0.05)。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使其建立康复信心,并介绍疾病及康复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尽快恢复,最大程度降低致残风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早期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提高预后,故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情绪因素及预后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6):66-67,68.

[2]李琴,练凤江.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情绪因素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59-160.

[3]邱松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预后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