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关节痉挛?温针灸可帮助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中风后关节痉挛?温针灸可帮助你

罗静

珙县中医院,四川 宜宾, 644500

中风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继发性肢体痉挛瘫痪,其发生率占据了65%。脑中风患者经常会出现上肢屈曲畸形,下肢出现腿部肌肉僵硬等,以及足部出现外翻等症状。主要来说,以上症状均为肌肉痉挛问题,肌肉痉挛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有效治疗。肌肉痉挛会使得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脑中风最佳恢复期的3个月当中,如果存在痉挛将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情况,使得肌肉与肌腱缩短,这种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也是永久性的,肌肉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以及生活质量,随着时间延长,会使得患者丧失运动功能。

  1. 什么是温针灸?

可能有些患者对针灸有所了解过,其作为一种针刺和艾灸组合的治疗方式,也被称为针柄灸,其为在留针的过程中,使用艾绒搓团包裹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量传入患者穴位,此法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效果,多用于湿寒气重的患者。

在养生保健中,会经常看到听到艾灸这一词,它属于中药外治方法,因为艾具有其他温热灸无法代替的疗效,并且适用于人体多个穴位,所以将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当中记载,使用辨证原则,选择艾绒等燃烧材料,点燃后熏灼穴位或患处,具有调控经络脏腑的功效,以此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主要方法

选择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为急性期和后遗症期,针对于急性期病人的针灸治疗,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是选择针刺痛觉敏感的穴位,采用泻法,就能发挥急救和治疗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大多数采用水沟、百会、十宣等穴位,尽管以上穴位对治疗急性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予辨证,仅仅使用以上方式是不行的,针对某一些病人此疗效并不理想,也无法持久。

针灸治疗中风的病人,体针疗法适合中风恢复期,在进行消毒之后,选择右手持针刺入穴位,选择捻转提插的手法得气后,多次重插轻提缓慢刺入,少捻转、迅速出针为补法,快速进针多捻转,慢出针为补法。针对肢体瘫痪的患者,选择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肩髎、天井、外关、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解溪、内庭、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秩边、殷门、委中、承山、申脉等穴位,发病3个月的患者,以健侧穴位为主,选择泻法。

眼针疗法适合中风各个时期的患者,在进行消毒之后,按住眼睑,手持针快速刺入眼睑1~2分钟,得气后出针,进行按压止血。中风后偏瘫患者,选择上焦区、下焦区,中风后口角歪斜患者,取双上焦区;中风后上肢障碍者,选择上焦区。

艾灸疗法适合中风的各个时期,通常选用艾炷点燃放置在穴位上,或者选择艾条点然后对穴位进行熏灼。中风发作期可能具有阳气虚脱者用艾炷隔姜灸关元、气海;缺血性中风所引起的偏瘫恢复期,用艾条温和灸百会、正营、神庭、曲鬓、承灵,或用艾炷灸关元、风市、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间使、地机、血海、悬钟、足三里;中风后语言不利者,灸天窗、通里。

  1. 温针灸为何能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

中医最看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针灸的调整作用与药物作用大不相同,比如水沟穴,当大脑处于高度抑制状态下,人就会进入昏迷状态,针刺水沟穴,可以起到兴奋作用,在中医当中,此为醒脑开窍。在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患者容易出现狂躁以及严重的失眠症状,针刺水沟穴,在中医里称此为安神。

针对同一个穴位,在两种不同的疾病当中,针灸有着两种相反的作用,所以更多的人认为针灸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在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当中,针灸可以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产生更改,在生理范围之内,例如高血压情况下,针灸具有降低血压的功能,这种降低是有限的,当血压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不可再降低。在低血压的时候,针灸可以促使血压上升,这种上升也是有极限的,所以针灸具有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功效。

那么可能会有患者会问,针灸这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疗法,是否有局限性?其实,针灸这种具有显著调理作用的疗法,针对疾病是很有效的,针对组织代谢和器质性改变,也有着显著疗效,比如溃疡、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症状,针灸均能在此表现出理想效果,其调整作用能在局部中体现,也能影响整个生理系统。在中医古典医学当中,针灸之所以具有止痛的疗效,是因为其具有疏经通络的效果,还可以用于镇痛,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等等。

针灸的另一个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在中医学当中称为扶正祛邪,扶正也就是匡扶正气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祛邪也就是清除致病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清除病菌或病毒的意思。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便可以选择在此入手,也可以从祛除病邪的方向入手,甚至可以两方面同时并用。如果患者得了传染病或者炎性疾病,医生选择抗生素,这就是祛邪,消炎抑制病菌,相反来说,医生不选择抗生素,而选择进行针灸疗法,这就是扶正,以此方式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消灭病菌。此疗法,已经被临床大量实验所证明,因为针灸具有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镇痛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疗效,这也是温针灸能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原因。

在中医学角度来说,中风为内科四大难治之症,中风后关节痉挛的治疗难度普遍高,具有较大风险。随着临床研究不断加深,中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选择温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取得了理想效果,有着安全性高、消费低等特点被患者广泛接受,温针灸治疗中风关节痉挛的疗效确切,其可以将热效应通过针刺传导到肌体深处,具有直达病灶,缓解关节痉挛的疗效。当代医学中,温针灸具有安全、起效快、操作便捷等优势,有效缓解痉挛症状,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水平。温针灸治疗关节痉挛多采用阴经穴为主,能显著发挥温经通络,活血行气等疗效,进一步缓解关节痉挛,加快血液循环,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温针灸疗法可以显著发挥针刺的刺激,也体现了艾灸的特性,选择阴经穴是因为其深层血管、神经发布较为密集,通过温针灸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起到快速恢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