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老师敢于管教学生,教会老师善于管教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请让老师敢于管教学生,教会老师善于管教学生

陈汉成

仙桃和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最近,我读了阚兆成先生的一篇文章《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是:家长的越位、老师的让位、学生的错位》(此文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文章作者站在时代教育前沿,引用大量的事例,论证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着的“最大的不幸”。文章指出: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喜欢事无巨细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以致溺爱),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的让位(不敢管教学生,对学生的问题只能听之任之,对家长的指责只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这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的错位(不愿现在吃学习的苦,将来必吃生活的苦),这是给自己的未来挖深坑。

作为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我们对“家长的越位”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但面对“老师的让位”和“学生的错位”,我们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去推卸责任,应该理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走出困局的途径。这里,我单就如何解决“老师的让位”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1. 领导者要正视发生“老师的让位”这一现象的客观性,维护教育的权威。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的道德观受到了猛烈冲击,不少青少年因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道德失准、心理脆弱、行为乖张、性格扭曲,轻者厌学弃学,重者抑郁自杀,甚至违法犯罪。老师哀叹:学生难管、学生难教。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学校的领导者不能否认这一客观存在,不能一味强调老师的责任,甚至高谈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校八(2)班学生何*,父母离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寄宿在民办学校,每周放假回家也只能见一见外公外婆,严重缺乏父爱母爱,残缺的家庭生活使他性格变得内向且扭曲,早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文化基础几乎是零,学习对他来说是最大的痛苦,逃学是他反抗生活的唯一办法,他也因此被几个学校劝退。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有什么良策来转化?老师只能是看水流舟。

我校八(3)班学生董**,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家暴,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也养成了用暴力表达诉求的性格,尤其是其父亲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成长。后来他父母的离婚,更使他自暴自弃,早恋、校园霸凌、贪图享乐、沉迷网络游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走到了犯罪的边沿,因此他被多个学校开除。在这样的学生面前,学校的教育显得特别苍白无力,老师的努力根本无济于事。

我校八(5)班学生欧**,期中考试后,教师在班级评讲试卷,当他得知自己的成绩没考好时,第一反应就是跳楼。老师被他的举动吓傻了。老师们说,这样的学生要我们老师如何教……

让教师感到更无奈的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越位”。最近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老师因管教学生“不当”被逼下岗、甚至老师遭到家长殴打、关禁闭的的案例。就在本周,我们学校也出现了一起生活老师“体罚”学生,学校因家长所逼给当事者予以通报批评和罚款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一个二年级的熊孩子,因为顽劣被生活老师用教鞭敲了一下屁股,学生回家告诉了他的奶奶,他奶奶来到学校吵闹,对生活老师不依不饶。

我校八(1)班的几个学生无正当理由向学校提出减免学费的要求,学校理所当然没有同意。家长为了达到不交或少交学费的目的,结伙阻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对学校和班主任展开群攻群骂。如此这般家长,用他们的恶劣品行为孩子的为人处世做榜样,像这样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能成人吗?被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的老师能对他们的子女用心管教吗?

教师已经成为一份高危风险的职业。一方面,孩子脆弱不堪,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一点点挫折困难就寻死觅活;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家长(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对老师谈不上尊重,一味的挑剔、责难、威胁。现在,我们有很多老师在教管学生的工作上是战战兢兢,有些人不得不放弃对学生最基本的管理职能,甚至有人被迫放弃了自己最初选择的职业。

我校一位年轻的英语女教师,大学毕业后满怀憧憬的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勇敢地接受了一个“刺头”较多的班级班主任的工作。三个月的工作经历让他丧失了初心,彻底改变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认知。不是因为学生调皮,不是因为工作太累,而是因为一群家长经常向她提出些无理的要求,经常对她无底线的指责谩骂。她是含着眼泪向学校呈交的离职报告。一个老师毅然而然的放弃了她钟爱的事业,一批老师为此感到无比的伤心和无奈。

教育是有情怀的,当老师本不该因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放弃情怀。但当教育的权威被肆意蹂躏,教师的尊严被严重摧残时,教师的让位是可以理解的。面对如此艰难的教育环境,学校的领导者尤其是校长,既不能唱着高调去教育老师,也不能对此类家长的恶行置之不理,而应理直气壮地表示,就算领导不当,也要维护老师的基本权益,维护教育的权威,让教师有尊严、有勇气的管教学生,让学校教育回归正常轨道。

  1. 领导者要鼓励老师管教学生,要教会老师管教学生。

在中国教育史上,戒尺一直握在教师的手中。但现在,不仅戒尺消失了,老师管教学生的权利也在逐渐消失。学校的领导者,应充分认识这种趋势的危害性,想方设法请老师“归位”,鼓励老师敢于管教学生,这是当前学校领导必须做好的“功课”。

学校领导要有给老师挡风遮雨的勇气,要有化解家校矛盾的能力,要有引领教师为事业负重前行的智慧。老师有了榜样就会有信心;老师有了支撑就会有力量,信心和力量会帮助老师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管教学生。

学校领导在动员老师“归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老师科学的管教学生,减轻教育的失误,化解家校矛盾。这是避免老师“让位”的根本措施。

要教育老师高度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既能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又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要教育老师钻研教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听到懂、有所得,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留住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要教育老师融洽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这样当老师适当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会一时冲动而发生不测事故。

要教育老师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育网络,与家长保持正常的、高洁的联系,用高尚的文化素养去影响学生家长。用渊博的学识去陶冶家长,用廉洁的品行去征服家长,让家长信任老师甚至崇拜老师,促进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路上携手前行。

要教育老师把握好惩罚学生的力度,对犯错的学生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威,罚之有度。对学生惩罚的教鞭要始终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切忌粗暴、急躁。

要教育老师正确处理严格管理学生与放飞学生个性的关系,不要以严格管理为由限制和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纠错,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展示个性,突出特色,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孩子的成功,当然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一切学习活动理应由老师承担全部责任。当老师一旦放弃对学生的管教,学校教育就失去了本真,老师就是严重的失位渎职。因此,我们学校的领导者必须站在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本着对老师关心爱护的态度,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老师站住自己的位置,多种途径引导老师不忘初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管教好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