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会服务机制建设服务型教职工会让教职工会凝人心聚人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3

创新工会服务机制建设服务型教职工会让教职工会凝人心聚人气

马 旭

宝鸡中学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 要】 教职工会为基层服务,为教职工服务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工会服务能力,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就必须让教职工会敢于创新、敢于发声,建立并创新工会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从而让教职工会有权威、有影响,凝人心、聚人气。

【关键词】 工会;服务机制;创新;转变理念;完善

一、创新教职工会服务机制的必然性

(一)面对新要求,适应新形势,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创新是教职工会工作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服务是教职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各级工会要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此,教职工会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顺应教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教职工身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健全服务教职工体系,拓宽服务教职工领域,创新服务教职工机制,满腔热情做好服务教职工工作。

(二)自我否定,自我发展,在扬弃中完善自身建设。现代服务型教育工会要遵循以教职工为主的服务理念,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从抓大放小向以小见大转变,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爱教职工的日常生活,重视教职工的发展愿望,倾听教职工的群众声音,为学校全体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不断推进教职工会的完善与发展,让工会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提升教职工会服务的广度、深度、效度。

(三)凝聚人心,放眼长远,激发职工磅礴力量。教职工工会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只有放眼长远,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创建创新型、服务型教职工会,才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好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从职工群众中汲取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稳步推进学校和教育的稳定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新高度新品质,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在教育事业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使命感。

二、教职工会在服务职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职工会在服务职工方面采用传统的重上级轻基层的上传下达工作模式和重形式轻实效的单项突破思维模式,致使工会服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作方式与学校教职工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职工希望做的工作没做好,不该做的又疲于应付;二是服务方式缺乏创新与活力,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的新思维和新形势,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职工参与和响应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合力,缺乏整体推进的能力,致使领导热职工冷、工会热基层冷;三是工会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做职工服务工作是一个精细活,工会干部要敢于深入基层,零距离倾听职工心声;真心深入群众,零障碍了解职工民情,才能学会归类分析职工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所悟,提升解决职工问题的时效性,然而现实是部分专兼职工会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掌握知识技巧已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和教职工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工会服务长效机制缺失,缺乏稳定规范配套的制度体系和推动该体系正常运转的动力,致使教职工会没有整合服务资源,没有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做出丰富和发展服务机制的有效反应,降低了服务的效度,难以实现服务职工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1. 教职工会服务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打通沟通渠道,创新服务渠道,推进精准型服务

教职工会的服务要想立足群众,立足基层教职工,就必须转变服务意识,强化教职工会以职工为本,主动服务的理念,通过建立、拓宽、创新反映基层职工意愿的民情通道,让职工当主角,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切实把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反映到管理层、领导层。这就需要打通职工意愿反映渠道,改变以往走形式、走过场的意见征集方式,将意见建议征集的临时起意转为有节点、有制度、有范式、有落实、有反馈的长效化模式。

首先工会干部要敢于走下去,经常走下去,定点走下去,从上而下,主动将工作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一线,了解民意、体察民意,从职工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创建“工会接待日”、形成“民情手册记录本”、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及时了解基层教职工的思想脉搏,把握基层职工的工作情绪,让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联系服务基层的渠道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化,进而引导管理层在反馈中提前谋划、布局下一步工作的力度、强度和进度。

其次,创新职工意愿反馈渠道,让基层教职工的真实意愿自下而上,有正常、正规,可信度高的“民情反馈机制”。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得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由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社会的井喷式发展,整个社会基层职工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整体素养大幅提升,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权益诉求、利益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职工工会改变以往通过传统会议模式征集建议、了解民情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工会方式建立“网上员工内部论坛”;借助微信+工会模式定制“工会微信交流群”、“微信调查问卷”;借助智能化+工会形式创立“工会智能化办公软件”、“工会服务职工信息平台”、“工会工匠精神信息管理建设”等平台形成上级下级相互贯通、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进而深化对新时代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精准研究解决职工在劳动经济、精神文化、安全环境等方面多样化的需求,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1. 构建条块联动,创新服务理念,推进规范型服务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维护者,本应走出来,沉下去,真正进入基层教职工,面向基层,面向职工,主动了解与广大职工息息相关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部分专职或兼职工会工作的成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工会的性质和职能,仅仅将工会各项工作看作普通的、具体的、面上的工作,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这不仅影响了工会的地位和权威,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基层职工的感情,使得工会缺乏凝聚力,缺乏认同感,从长期来看,对整个集体职能的运行有很强的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更正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理念。首先,从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把职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服务内涵,拓宽“维权服务”、“结对帮扶”、“送温暖工程”等服务领域;其次,从抓大放小向以小见大转变,树立职工利益至上,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服务工作本就是一个精细活,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职工会组织要能在基层坐得下、好话坏话听得进、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用为工会服务的实效检验工作的成效;最后,要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创新更新工会工作理论,注重工会组织系统、政府组织、社会力量的系统联动、条块联动,学校应在各年级,各教研组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各级党政工团、办公室、财务、社保等加强横向联动,系统联动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工作的顺利衔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畅通对基层职工服务的绿色通道,促进工作的联动、信息的共享、过程的规范有效,真正为基层职工做到有求必应,有困必助,让教职工会真正成为基层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1. 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推进普惠型服务

建功新时代,奋发新作为,教职工会要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运用新时代教职工喜欢和熟悉的时尚元素,话语体系,创新工会服务载体,接近地气,提升人气,增强服务的底气。一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创新文化服务载体,树新风,树正气。在保持“职工书屋”、“职工之家”、“职工文艺舞台”、“职工趣味竞赛”等传统文化载体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微信”、“抖音”等创建职工文化文艺网络展馆,让职工文艺的魅力从“小众”扩散为“大众”,在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增强传统职工文化平台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借助“主题教育活动载体”着力打造系列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活动,强化红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健康养生交流活动等品牌文化活动延伸工会触角,拓展服务领域,彰显工会魅力。

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专业技能竞赛,创新技术服务载体,在强化“专业技能竞赛”,完善“练兵机制”的基础上,深化创建本学校“优秀教职工先锋号”活动,打造“教师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教职工建功立业平台”大力推广先进典范,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借助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引领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技能竞赛,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积极发挥教职工会组织的协同作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进行“专业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社会专业组织提供技能提升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强化“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三型教职工的培养,让教职工树立我靠学校生存,学校靠我发展的坚定理念,形成单位集体与基层个人共建共享、共赢双赢的新局面。

三是强化法治意识,创新职工权益保护载体,提升教职工会维权服务能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相应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促进单位集体和教职工和谐关系的稳定本就是教职工会的基本职责之一,但是由于劳动关系主导权在上不在下,教职工会对上级管理层的严重依附,致使工会难以发挥维权服务的作用,让单位集体内部形成了资强劳弱的局面,使得劳动关系容易紧张,和谐局面难以保持。为此教职工工会要主动作为,努力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多条提升法治意识、增强维权服务的渠道和载体:通过开展服务基层教职工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引导基层职工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完善并创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教职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度,自下而上督促上级管理层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校园法治体系建设,增强单位集体风险排查化解、应急处理的能力,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学习借鉴先进工会维权模式,与新闻媒体联合,与律师事务所联合,与劳动行政部门联合,与其他教职工会组织联合,打破局限,整合维权资源,创新以职工法律维权为核心的基本载体,从专职、专业、专心三个角度入手,大胆独立自主的表达职工的合法利益、合理诉求,提升教职工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钱建强.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职工之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2]陈晨.服务型教育工会视角下的学校教职工之家创建策略[A].2017(02).

[3]刘伟.浅谈如何创新工会维权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07).

[4]李珂.许小军.论我国工会新型维权机制的构建[N].工会理论研究.2006(02)

[5]完鹿亚.建立健全工会服务职工长效机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03)

【作者简介】马旭(1990年2月17日),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大学本科,从事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