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肖静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锦龙幼儿园 518172

摘要: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协作至关重要,只有形成合力,创设家园共育的环境,才能改善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先简要分析了家园共育的现状,随后对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原则及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发展;有效措施

引言: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幼儿园二者进行有效合作,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在幼儿的发展中,单独依靠幼儿园或家庭一方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提到了家庭与幼儿园应是一种合作关系,需要双方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环境。然而,以目前家园共育的实际情况看,这项工作并不是很乐观,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要家长与幼儿园能够提高认识,通过二者有效的合作,共同促进家园共育的构建,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 家园共育的现状

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许多家长的认知中,觉得幼儿既然进入了幼儿园,那么幼儿教育工作就是幼儿园的职责,不太重视自身的参与,即便在幼儿园的要求下,也有部分家长不愿与幼儿园进行共育。此外,幼儿园的教师面对的家长比较多,他们的职业、学历水平、教育观念以及性格等,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不过,如今的幼儿家长基本是九零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家长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1]。比如,不善与人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弱;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比较在意个人利益得失;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等。为了能促进家园共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有必要对家长群体特征进行了解,这样才能采取可行的策略与之沟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让家长可以支持与配合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1. 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原则

家园共育并不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二者互相支持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二者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家园共育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持久性原则

在构建家园共育模式之前,家长与幼儿园都需要清楚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真正从幼儿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充分考虑,形成家园共育模式,并持续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动力。在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中,家长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幼儿园的一些育儿活动都需要与家长委员会进行协商,听取家长的意见,在交流中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与家长委员会一起进行探讨,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持久性原则的基本体现应从幼儿园与家长委员会之间的持续沟通着手,推进家园共育工作的有序开展[2]

  1. 规范性原则

在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还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即需要建立在有完善制度与管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推进家园共育工作的进行。幼儿园作为家园共育的发起方,需要建立层次分明的家长委员会,如年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以及幼儿园层面的家长委员会等;另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和职能,同时要确立家园共育的发展方向,从而可以为家园共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1. 科学性原则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不管是亲子活动还是家长委员会活动的开展,都应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家园共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成长,所以家园共育应以幼儿为中心,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等,确保幼儿的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在每一次活动之前,都要进行精心的策划,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以此保证幼儿教育活动可以落到实处。

  1. 家园共育的方法技巧

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经过专业知识学习的,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充实,但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比较年轻,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并没有经历过实践,许多育儿理论知识还都停留在课本上。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虽然具有一定幼儿教育的经验,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他们无法深刻了解家庭教育应当如何进行。而家长是有孩子但缺少与育儿知识的群体,所以家园共育可以让二者进行融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与幼儿教师应当是相互学习、竭诚合作的。

  1. 教师走进家长

    1. “赏识教育”应有度

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比较注重对孩子的鼓励与表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但是盲目、随意的“赏识教育”,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让孩子形成自负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更别说让他们去进行改正。为此,教师需要和家长说明“赏识教育”的真谛,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赏识教育”,它应当是在爱的基础上,但不同于溺爱,体现在既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能指出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进行改正。另外,教师要让家长学会赏识,即表扬的时候,不能太空泛。如“宝贝好棒!”、“你真厉害”等;也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要及时指出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但要注意语气和用语,切勿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1. 面对各类家长要有心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家长,而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家长,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家长会不理解教师的工作、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存在顾虑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能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家长,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孩子更多地成长空间,鼓励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动手、多思考[3]

    1. “放任自由”危害多

为了能避免个别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家长勤沟通,帮助家长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分析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合理解决办法。为此,可以让家长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并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帮助家长感受到幼儿的不断成长,也可以及时发现教育中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要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模范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 “虎妈狼爸”不可取

以往许多家长都比较崇尚暴力教育,要求孩子的行为与活动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一旦没有照做就会打骂孩子。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会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让家长清楚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打骂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要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1. 家长靠拢教师

第一,家长需要明确自身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各类亲子活动或主题教学活动之中,甚至可以与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设计。第二,家长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并与教师就孩子在某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第三,家长要走进课堂。在家园共育中,家长资源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家长的生活经历、职业以及个人特长等,都有可能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心愿,只有促进家园共育,形成家园共育的和谐环境,幼儿才能在家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因此,幼儿园与家长都应认识到家园共育的必要性,积极地进行沟通与协作,围绕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为幼儿创设更加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凤华.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J]. 教育, 2019, 000(004):P.60-60.

[2]李红平. 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发展[J]. 明日, 2019(2):0294-0294.

[3]唐颖.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有效途径[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2):0310-0310.

[4]梁桂叶. 家园共育有效促进幼儿发展[J]. 明日, 2019, 000(012):0288-0288.

【作者简介】肖静(出生1991年9月),女(民族—汉),籍贯广东,本科学历,工作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